非那西丁的作用及禁用原因
发布日期:2023/1/9 11:21:46
非那西丁在室温是白色结晶固体状,熔点约134℃,是一种解热、镇痛药物。
药代动力学
口服迅速而完全,口服后约2h达血药浓度峰值,约30%与血浆蛋白结合,迅速分布于各组织中,但脑脊液中的浓度很低。主要在肝内代谢。大部分(75%~80%)在肝内去乙基而成为有治疗作用的扑热息痛;小部分去乙酰基而形成有毒性作用的对氨苯乙醚,使血红蛋白氧化为失去携氧功能的高铁血红蛋白,以致出现紫绀、缺氧等症状。~次给药持续作用时间约3-4h。
作用
非那西丁的轻度镇痛作用,一般能维持3-4小时;与水杨酸类合用的协同作用,使镇痛效果增强。
用途
非那西丁主要用于解热、镇痛,由于毒性较大,不单独使用,多与阿司匹林、咖啡因、苯巴比妥等制成复方制剂,用于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等的治疗。
制备
非那西丁可通过在丁酮中,用对乙酰氨基酚与碘乙烷在无水碳酸钠存在下回流,发生Williamson合成制得。粗产物在水中重结晶提纯。非那西丁用浓硝酸/乙酸酐硝化,并用水重结晶,可以得到金黄色的2-硝基-4-乙氧基乙酰苯胺。
禁用原因
非那西丁曾用作止痛药,但由于可引致严重副作用如溶血性贫血及粒性白血球缺乏症,被许多国家禁售。
副作用
长期服用非那西丁可损害肾脏,甚至诱发癌症。其它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紫绀反应及溶血性贫血。由于非那西丁的潜在副作用大,又有其它更安全及同样有效的药物可以代替,所以许多国家已经禁售非那西丁。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开始淘汰一些含非那西丁的药品,但并未完全禁止使用。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非那西丁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