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嗪的药理学及应用
发布日期:2020/10/24 7:56:57
背景及概述[1]
氟桂嗪是一种治疗慢性血管病,周围性血管病,中枢性或周围性眩晕,且对慢性寒冷型荨麻疹有较好疗效的注射液。
毒理学急性毒性试验[2]
对大、小鼠和豚鼠口服的平均LDS。分别为512,515和640mg/kg.对大、小鼠腹腔注入的平均LD50分别为353和174mg/kg,给大、小鼠皮下注入的LD50分别为1和6mg/kg。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引起大鼠短暂性镇静和一般情况较差的最低口服量为80mg/kg,连用超过18mo(月)则有行为改变,血清学改变及消瘦,死亡率略有增高.犬口服60mg/kg,出现行为、ECG改变及齿像增生.40mg/kg或更多量连用出现血像异常。
标准致畸试验:给大鼠10、20、40mg/kg和兔25,10mg/kg时,均未见潜在性损害。
药理学及应用[1]
众所周知Ca2+是参与细胞膜电生理和细胞生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在细胞内外存在Ca2+浓度梯度,Ca2+活动受多种调节机制所控制,如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Ca2+通道,与受体相偶联的Ca2+通道,线粒体上的复合交换机制,Na2+/Ca2+交互输送系统及细胞内大量的Ca2+结合蛋白等。代谢亢进,缺血和缺氧等均可致Ca2+调节紊乱,细胞内Ca2+超负荷可以损害细胞的功能与结构,甚至使细胞变性坏死。
氟桂嗪是一种选择性Ca2+拮抗剂,其选择性表现在对正常细胞内Ca里+稳定性无影响,只选择性阻滞过多的Ca2+进入细胞,如阻滞NE、K、TXA:和PGFZa刺激所引起的Ca2+内流,其中阻滞NE引起的C扩+内流作用比阻滞PGFZ。引起的Ca2+内内流要强7倍;选择性亦表现在组织的差异,以抑制K于引起的离体血管收缩指标来判断氟桂嗪对各种器官血管的敏感性,其顺序为,基底动脉>颈内动脉>隐静脉>胃脾动脉>冠状动脉)胫骨动脉。再如抑制K+引起的家兔基底动脉收缩明显强于抑制心脏乳头肌收缩。
作用原理[2-3]
其确切机理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分析其抗K+、PGF2、TXA:的缩血管效应,显示量效关系,与PG、内皮细胞释放的松弛因子也无关。电镜可以观察到动脉持续收缩时肌微丝上有大量沉积Ca2+内,而用过氟桂嗪的标本,很少见到Ca2+内少沉积,这说明氟桂嗪是在胞浆膜水平阻止TCa2+内的内流。氟桂嗪的Ca2+内拮抗作用与环境pH值有关,利用单层磷脂膜进行实验发现,当pH7.7时拮抗为50肠,pHl时拮抗不足20肠,而在pHS时拮抗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直至100肠拮抗,这提示只有当氟桂嗪带正电荷时才能有效地阻止Ca2+结合在磷脂膜上。亦有实验证明,氟桂嗪的Ca2+拮抗作用与硝苯毗吠类Ca2+载体 (不通过Ca2+通道)的应不同,这可以解释多种病理条件下氟桂嗪阻滞Ca2+内流的作用。治疗量的氟桂嗪对心功能(如心电图和左室内压)无明显影响,但在高于治疗剂量时仍具有负性频率和负性肌力作用。氟桂嗪对于异丙肾上腺素在大鼠和犬失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氟桂嗪可减弱血管内皮细胞的收缩,静脉注射氟桂嗪对于电刺激引起的家免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预先给氟桂嗪(0.1-0.3mg/kg)可完全抑制枸橼酸盐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对于高胆固醇、缺血、缺氧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亦有保护作用。由于红细胞外向Ca2+泵作用,使得正常红细胞内Ca2+较少,但在缺氧、酸中毒时则有大量Ca2+进入红细胞内,从而引起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发生改变,ATP耗竭,细胞僵硬,胞膜发生锯齿样改变和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氟桂嗪可通过阻滞Ca2+内流而保护和恢复红细胞的形态及功能。用氟桂嗪治疗14名脑动脉硬化患者,10mg/d,共8周,结果发现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有了明显改善二7一氟桂嗪对血小板并无直接作用,因为.血小板主要利用细胞内贮存的Ca2+;对于凝血酶原刺激血小板释放5-HT、PGFaZ和TXAZ的过程亦无影响,但可拮抗这些活性物质所引起的血管收缩;氟桂嗪明显抑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反应,而对ADP或NE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无影响。
不良反应[2]
氟桂嗪不良反应较少,临床报道的有嗜睡(约7%),头痛(<1%),胃痛、口干、恶心和皮疹;最为严重的是引起抑郁症和椎体外系反应,出现时间Zd~10个月不等,停药后可恢复;引起椎体外系反应的原因可能与氟桂嗪抑制Ca2+内流有关,也可能是阴断中枢DA受体的结果,因为氟桂嗪的化学结构与某些盼唾嗓类相似;无明显的配伍一禁忌。
主要参考资料
[1] CN01142869.4盐酸氟桂嗪注射液及制备工艺
[2] 氟桂嗪的药理与临床
[3] 氟桂嗪的临床药理学及其在神经科的应用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氟桂嗪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