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calBook CAS数据库列表 2-甲基苯酚-D8
2-甲基苯酚-D8
- CAS号:203645-65-2
- 英文名:O-CRESOL-D8
- 中文名:2-甲基苯酚-D8
- CBNumber:CB8396390
- 分子式:C7D8O
- 分子量:116.19
- MOL File:203645-65-2.mol
2-甲基苯酚-D8化学性质
- 熔点 :32-34 °C(lit.)
- 沸点 :191 °C(lit.)
- 密度 :1.126 g/mL at 25 °C(lit.)
- 折射率 :n
20/D 1.543(lit.) - 闪点 :178 °F
- CAS 数据库 :203645-65-2(CAS DataBase Reference)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T
- 危险类别码 :24/25-34
- 安全说明 :36/37/39-45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455 6.1/PG 2
- WGK Germany :3
2-甲基苯酚-D8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
概述
杀菌剂是指能够杀死或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的化合物。根据对病害的防治作用分为保护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内吸性杀菌剂;也可以根据杀菌剂的主要化学成分分为无机杀菌剂、有机硫杀菌剂、有机磷杀菌剂、有机氯杀菌剂、有机汞杀菌剂、杂环类杀菌剂等。此外,还有一类对植物病害具防治作用的化合物,它们不直接对侵染的病菌具杀死或抑制作用而只是提高植物的抗病性能,从而有助于抑制病害症状或具有延缓病害的发展,如改变植物的组织结构,提高有关酶的活性,中和病菌产生的毒素或刺激植物产生植物抗毒素等。对于这类化合物也广义地称为杀菌剂。工业上也用杀菌剂以保护纺织品、木材、造纸、皮革、涂料、塑料及光学玻璃以防霉菌生长。
毒效基和辅助基 杀菌剂对病菌具有杀死或抑制作用,是与杀菌剂的分子结构有关。每个杀菌剂的分子结构中必须具有毒效基因或有毒元素。如有机汞化合物中的汞元素、克菌丹的三氯甲硫基。杀菌剂对菌类的毒力就是由于这些基团和元素破坏菌体代谢,最终使菌体死亡。杀菌剂结构中还有一定的辅助基,它可以调整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状。如苯菌灵结构中的丁胺甲酰基团,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能,增加了药剂向菌体内渗透的能力,从而增强了药剂的抑菌作用。
无毒性杀菌剂 对真菌的活性表现在影响真菌的致病力;影响寄主一病原菌相互关系,提高植物抗病能力。三环唑对稻瘟菌的作用表现为抑制孢子萌芽过程中侵入栓细胞壁的黑色素合成,结果不能穿透寄主细胞造成侵入。即因为影响了侵入栓细胞壁的紧破性和胞内必要的膨压。二氯二甲环丙羧酸(DDCC)喷洒水稻叶片上后,可以阻止稻瘟病病斑扩大,是由于药剂促进了病斑周围组织内植物保卫素momilictones A和B的积累,使侵入点内的菌丝不得扩展蔓延。
本信息由ChemicalBook的晓楠编辑整理。 -
使用历史
最早发现并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主要是化学元素、天然物和无机化合物。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发现了硫磺的防病作用。公元前470年有人喷洒橄榄浸出液防治疫病和使用酒和柏叶混合物浸渍小麦种子防治病害。1705年升汞先被用作木材防腐剂,后又用于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硫磺在防治植物病害上得到广泛应用是在1824年发现其对桃白粉病有特效之后,1880年美国以石硫合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获得成功,从此开创了石硫合剂防治植物病害的历史。1761年首次采用硫酸铜处理小麦种子防治种传病害,1882年法国科学家米拉尔代(P.M .A.Millardet)发现波尔多液对葡萄霜霉病有良好防效,确立了波尔多液在杀菌剂中的地位,迄今仍有应用。
18世纪末至19世纪50年代,人们为了寻求铜、汞制剂的代用品,加强了对有机杀菌剂的研究。影响最大的应该是1934年蒂斯德尔(W.H.Tisdale)等报道的二硫代氨基甲酸衍生物的杀菌作用。这一发现,开辟了有机化合物作为杀菌剂的新纪元。继发现福美锌、福美铁、福美双的杀菌活性之后,1935年杜邦公司又发现了代森类中代森钠的杀菌活性,1943年投入生产。60年代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杀菌剂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产量最大的 一类杀菌剂。
有机杀菌剂到目前为止已有近300个品种相继商品化,取代苯类有五氯硝基苯、六氯苯、百菌清等数十个品种、三氯甲硫基类杀菌剂主要有灭菌丹和克菌丹。50年代以后,有机汞以及醌类、有机锡、有机磷和农用抗生素类杀菌剂都有不少品种实用化。1969年和1970年日本曹达化学公司开发的乙基硫菌灵和甲基硫菌灵是两个最优秀的品种,尤其后者在蔬菜果树上普遍推广使用。60年代日本在开发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杀菌剂时,成功地推出了福美胂、田安等有机砷杀菌剂。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杂环杀菌剂中,出现了一批良好的内吸性杀菌剂。
内吸性杀菌剂取得突破性进展,实际是以1960年尤尼罗伊尔(Uniroyal)公司发现萎锈灵的内吸杀菌活性为开端的。1966年萎锈灵和氧化萎锈灵同时商品化。后来,相继出现了苯菌灵、十二吗啉、甲基硫菌灵、嗪氨灵等。70年代以三唑酮为代表的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受到普遍重视。但上述内吸杀菌剂都对卵菌的许多重要病害效果很差。1977年瑞士汽巴—嘉基(Ciba-Geigy)公司成功地开发出防治卵菌所致病害的优良内吸杀菌剂甲霜灵。不仅药效高,用量少而且有双向传导性能,使内吸杀菌剂进入广泛使用的新阶段。中国是使用元素及无机药剂防治植物病害很早的国家之一,在古代多种著名著作中有记载(见农药发展史)。50年代应用最多的仍是无机杀菌剂和铜、汞制剂。取代苯类如五氯硝基苯也得到了应用。60年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和有机砷制剂得到广泛使用。70年代开发出多菌灵,并发展成中国生产量最大的杀菌剂品种之一。同时,中国的农用抗生素井冈霉素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上也普遍推广应用。80年代以来,诸如有机磷的稻瘟净、乙磷铝;杂环杀菌剂中的三唑酮、三环唑、稻瘟灵;取代苯类的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甲霜灵等许多优良的杀菌剂都进行了推广应用。 -
杀菌剂的分类及其种类
杀菌剂的种类繁多,使用的目的也多种多样,它可按照使用管理法规分类,也可按化学结构进行分类,但无论何种分类方法都是不完善的,各有其优缺点。
按防治对象可分为三类:①杀真菌剂(fungicides)是防治真菌性植物病害的杀菌剂。植物病害绝大多数是由病原真菌引起的,杀真菌剂是主要一类杀菌剂。②杀细菌剂(bactericides)是防治细菌性植物病害的杀菌剂。③杀病毒剂(viricides)是防治病毒性植物病害的杀菌剂。后面两类品种很少。
按作用方式和机制可分为保护剂、铲除(eradicant)剂、内吸性(systemic)杀菌剂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4类。
按原料来源及化学结构分为化学合成杀菌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杀菌素(phytoncides)3类。
按使用方式分为5类:①喷布剂。通过喷雾或喷粉主要施于植物营养体的杀菌剂。喷布剂使用最广泛,主要是防治气传病害。②种子处理剂。用于处理种子的杀菌剂。主要防治种子传带的病害,或者土传病害。有强内吸作用的药剂处理种子也可以对生长期气传病害有防治作用。三唑醇处理小麦种子可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即是一例。用药方式主要是拌种和浸种。③土壤处理剂。施于土壤的杀菌剂。它主要防治土壤传带的病害。主要使用方法有喷施、灌浇、撒施、条施等。④熏蒸和熏烟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气化或成烟的杀菌剂。它通过熏蒸或熏烟作用以防治病害。通常在比较密闭条件下使用。⑤保鲜剂。用于防治瓜、果、蔬菜腐烂的杀菌剂。使用方法有浸渍、喷施和药纸包装等。 - 农用抗生素 微生物中特别是放线菌所产生的抑制或杀死其他有害生物的物质,称为抗生素。用于农业的抗生素称为农用抗生素。农用抗生素不仅能防治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害,有的还有杀虫和除草作用。这类杀菌剂的特点是使用浓度低、用量少、防效高;一般具有良好内吸治疗活性;选择性比较强;残效期比较短,对人、畜和植物比较安全。
- 植物杀菌素 高等植物体内含有的对病原菌有杀害作用的化学物质。这类杀菌剂的主要代表是大蒜素,以及人工合成的其同系物乙基大蒜素。
-
无机杀菌剂
无机杀菌剂是以天然矿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具有杀菌作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
无机杀菌剂是最古老的一类杀菌剂。早在公元前1000年人们就发现了硫磺的杀菌作用,1824年发现硫磺对桃白粉病有特效,从此硫磺在防治植物病害上得到了实际应用。1803年有了石灰硫磺合剂的记载,30年后美国以煮制的石硫合剂防治葡萄白粉病获得成功。这一从元素硫的各种制剂发展到硫的无机化合物(石硫合剂为多硫化钙)作为杀菌剂,是无机硫杀菌剂的 一大进展。1705年升汞被用作术材防腐剂。1755年用于小麦腥黑穗病的防治,1891 年贝克(Backer.J.T.)化学公司将其作为杀菌剂正式生产,从此开创了汞制剂广泛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历史。1761年人们首次应用硫酸铜处理小麦种子防治腥黑穗病。1800年法国发现了波尔多液的化学性质,1882年在法国波尔多省防治葡萄霜霉病成功,从此作为广谱性杀菌剂得以广泛应用。自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杀菌剂出现以后,有机杀菌剂迅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吸性杀菌剂发展更为迅速,许多无机杀菌剂逐渐被取代。但是,元素硫的各种制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无机杀菌剂,至今仍为重要品种。
无机杀菌剂多为保护性杀菌剂,缺乏渗透和内吸作用,这些药剂制剂的制备和使用水平,对药效的发挥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类药剂除汞制剂外,一般用量比较高,药效不如优良的有机杀菌剂;对植物安全性比较差,在制剂制备不当、使用浓度偏高、喷洒不均匀或气候条件不适等情况,对植物尤其是对敏感性植物容易产生药害。
无机硫杀菌剂具有良好杀菌作用,对某些害虫和螨也有效,其主要防治对象为多种作物的白粉病、小麦锈病、苹果黑星病、炭疽病、葡萄黑痘病等多种病害,也可防治多种螨类和介壳虫。无机铜杀菌剂,尤其是波尔多液,杀菌谱比较广,对多种作物的霜霉病、炭疽病,以及水稻稻瘟病、稻胡麻斑病、纹枯病、白叶枯病、马铃薯晚疫病、柑桔和苹果的黑点病、梨黑星病等都有良好防治效果。无机汞杀菌剂主要用于禾谷类种子拌种。因其具有高残毒,现均已被禁用。 -
作用方式
杀菌剂对病菌毒力表现为杀菌和抑菌两种作用方式,对植物表现为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两种方式;非内吸性杀菌剂多为杀菌作用和保护作用,内吸性杀菌剂多表现为抑菌作用和治疗作用。
杀菌作用 杀菌剂真正把病菌杀死,不再成活的作用方式。从中毒表现看,主要是孢子不能萌发。许多非内吸性杀菌剂、如铜制剂、无机硫等化合物均表现为杀菌作用。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菌体内的生物氧化作用。
抑菌作用 杀菌剂只能抑制菌体生命活动的某一过程,并非把病菌杀死的作用方式。例如,药剂存在时孢子不萌发,药剂被消除后仍能恢复生命。多数内吸性杀菌剂表现为抑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抑制菌体内生物合成的过程; 抑制范围包括: 抑制病菌孢子、子囊壳、分生孢子、子囊孢子、附着孢、吸孢的形成等。菌体在受抑制的一定时间内,会失去致病力,而作物则继续生长,避开感病期。
两种作用方式的表现,常与化合物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长短有关。同一种杀菌剂因使用浓度不同或接触病菌的时间不同可能有不同的作用方式。例如5微克/毫升的苯菌灵可抑制一些黑霉菌的生长,对孢子萌发没有影响,但延长作用时间到1小时后就会将孢子杀死。 -
作用原理
杀死或抑制菌体生长、发育、繁殖的生理生化过程。杀菌剂接触菌类后表现为影响孢子萌芽、芽管隔膜形成、附着孢的成熟、侵入丝的形成、芽管菌丝异常、扭曲、膨大畸形、菌丝顶端异常分枝、新孢子形成以及菌核形成和萌芽等各种中毒症状。杀菌剂对菌体的作用方式有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杀菌是一种杀菌剂在一定浓度、时间下接触菌体使其失去生长繁殖能力。抑菌是受药剂处理后,菌体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一旦脱离接触或加入抗代谢作用的竞争性抑制剂,菌体又可恢复生长繁殖。随着杀菌剂对菌生理代谢及生物化学反应的深入研究,杀菌和抑菌的概念赋予新的内涵。影响菌体内生物氧化,在菌类中毒症状上表现为孢子不能萌芽称为杀菌。影响菌体生物合成,在菌类中毒症状上表现为萌芽后的芽管或菌丝不能继续生长称为抑菌。有时杀菌或抑菌并不能截然分清,如5 ppm苯菌灵可抑制一些白粉病菌菌丝生长,当500ppm浓度时即影响孢子萌芽;萎锈灵对菌体的作用方式是抑制生物氧化,但中毒表现为影响菌丝继续生长。杀菌剂对菌体的杀菌或抑制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破坏菌体细胞结构、干扰菌体细胞代谢、对核酸、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杀菌剂对菌体细胞代谢活动,有的仅在某个特定的位点的单一作用,如三唑酮对甾醇的合成、多菌灵对微管蛋白的亲合。也有不少杀菌剂,尤其是保护性杀菌剂是多位点的抑制,如克菌丹能抑制丙酮酸的脱羧反应,从而影响乙酰辅酶A的形成;同样脂肪酸氧化过程中也需要乙酰辅酶A参与,克菌丹亦能抑制脂肪酸氧化。 -
杀菌剂的剂型
根据药剂的理化性状和使用的要求杀菌剂可以加工成多种剂型。
1、粉剂:直接将原药加工成一定细度的粉末制成粉剂,也可以少量的原粉加填充粉混合磨碎成一定细度的粉剂。这类杀菌剂的原药不亲水,加工成粉剂后通过喷粉器械在地面植株间喷粉,或通过飞机在空中喷粉。粉粒的粗细影响喷药和防治质量。粉粒细在植物表面附着力强,有效覆盖面大,也易挥发为气态。如硫磺粉一般要求能通过300号筛目,粉粒直径不大于27微米。
2、可湿性剂:以原药和湿润剂、分散剂及填充粉混合粉碎而成。粉粒细度要求99.5%通过200目筛,即粉粒在74微米以下。兑水后必需具有悬浮性、分散性、湿润性。杀菌剂剂型中可湿性剂占较大比例。
3、胶悬剂:以原药、分散剂、悬浮剂、抗冻剂及水溶性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在水中磨研制成。药粒的直径在1~3微米,兑水后其悬浮率在90%以上。如多菌灵胶悬剂。
4、乳油:原药、有机溶剂、乳化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有的为提高溶剂对原药的溶解度,还加少量的助溶剂以达到配制高浓度乳油。乳油兑水后,呈透明或半透明胶体溶液,油粒直径在0.1微米以下,称可溶性乳油。还有一种乳油兑水后呈乳浊液,称乳化性乳油。杀菌剂中亦有少量制成乳油如萎锈灵乳油。
5、粒剂:以原药、粘合剂和载体通过特殊的造粒机械和工艺加工而成,根据粒的大小分微粒剂、颗粒剂和大粒剂。防治稻瘟病的异稻瘟净颗粒剂撒施稻田后,既可降低空气中农药污染,又可通过田间灌溉水中药剂的缓解,被稻株吸收运转,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6、烟剂:原药、燃料、氧化剂、消燃剂混合制成的粉剂,分装在罐内或袋内,通过引火线点燃后燃烧。其中的原药因受热气化后,在空气中又冷凝为0.1~2微米的烟粒。百菌清、硫黄具有高温下不分解并能升华,因此制成烟剂,用于温室和林间。 -
毒性
杀菌剂对人、畜、鸟、蜂、鱼的毒性。分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三种表现形式。
急性毒性 以小动物如小白鼠或大白鼠作供试动物,以杀菌剂直接口服或皮肤涂抹于供试动物,观其中毒症状和致死中量,即杀死群体中50%个体所需的剂量(毫克/公斤体重)以LD50表示。凡LD50值大者,表示杀死50%个体所需的剂量多,该杀菌剂的毒性低。根据口服LD50量的大小,将农药的毒性划分为特剧毒<1毫克/公斤、剧毒1~50毫克/公斤、高毒50~100毫克/公斤、中等毒100~500毫克/公斤、低毒500~5000毫克/公斤、微毒5000~15 000毫克/公斤。经皮毒性分低经皮毒性、中等经皮毒性、严重皮肤毒性。
图1为几种常用杀菌剂的毒性。
慢性毒性 用微量杀菌剂长期(六个月以上)饲喂供试动物连续观察2至4世代存活的个体,是否发生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现象。为了快速测定,也可用Ames氏测定法,即以鼠伤害沙门氏菌(Salmonellatynhimurium)作为指示微生物,三天内即可知该药剂是否具致突变作用。有的杀菌剂在急性毒性方面属于微毒,但其慢性毒性却表现具“三致”作用,如百菌清在5000~10000mg/kg对大鼠肾脏有致癌作用,在微生物试验中亦发现有致突变现象。
由于杀菌剂对动物的毒性,加之使用于农作物上后,由于药剂的分解、代谢的原因,造成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的污染和农产品上的残留。国家从保持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以及人、畜的健康安全出发,对一些高毒和高残留的杀菌剂禁止使用,如有机汞杀菌剂。同时也规定一些杀菌剂的最终残留的限量、安全间隔期(表3)。如百菌清在水稻最终残留量不能超过0.2ppm,安全间隔期为10天。苹果、梨、葡萄不能超过1mg/kg,安全间隔期分别为21天、25天、21天。 - 用途 用于抑制油田水和大型装置循环水中菌类的滋生和繁殖
2-甲基苯酚-D8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
2-甲基苯酚-D8生产厂家
- 公司名称:安耐吉化学&3A(安徽泽升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021-021-58432009 400-005-6266
- 电子邮件:sales8178@energy-chemical.com
- 国家:中国
- 产品数:44688
- 优势度:61
- 公司名称:湖南汇百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0731-85526065 13308475853
- 电子邮件:ivy@hnhbsj.com
- 国家:中国
- 产品数:4554
- 优势度:62
- 公司名称:烟台东方化学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86 532 68629711 137 8060 5697
- 电子邮件:info@aurorachem.com
- 国家:中国
- 产品数:87
- 优势度:58
- 公司名称:Sigma-Aldrich西格玛奥德里奇(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021-61415566 800-8193336
- 电子邮件:orderCN@merckgroup.com
- 国家:中国
- 产品数:51456
- 优势度:80
- 公司名称:天津阿尔塔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022-6537-8550 15522853686
- 电子邮件:sales@altasci.com.cn
- 国家:中国
- 产品数:4511
- 优势度:55
- 公司名称:南京维奥化工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025-87193546 18652950785
- 电子邮件:chemweiao@163.com
- 国家:中国
- 产品数:9021
- 优势度:60
- 公司名称:湖北扬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 15374522761
- 电子邮件:3003392093@qq.com
- 国家:中国
- 产品数:8705
- 优势度:55
- 公司名称:河南阿尔法化工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0371-0371-55051623 18137891487
- 电子邮件:2853979817@qq.com
- 国家:中国
- 产品数:9924
- 优势度:58
- 公司名称:南京昊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025-84622273 17361806303
- 电子邮件:3004208264@qq.com
- 国家:中国
- 产品数:3021
- 优势度:58
- 公司名称:上海葑菲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联系电话:+8618221552033
- 电子邮件:edward-atom@hotmail.com
- 国家:中国
- 产品数:876
- 优势度:58
203645-65-2, 2-甲基苯酚-D8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