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湖北新德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5/2/18 13:38:36
在医学检验中,采血管抗凝剂的稳定性有利于保障血液样本质量及检测结果。抗凝剂的稳定性与保存条件密切相关。只有严格控制保存条件,降低影响稳定性的因素,才能确保抗凝剂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的抗凝性能。
一、抗凝剂稳定性的重要性
1、保障血液样本质量
稳定的抗凝剂可使血液样本在采集后保持原始状态,避免凝固。若抗凝剂稳定性差,血液易凝固,导致血细胞形态改变,影响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测结果。比如在血常规检测中,血液凝固会使细胞计数不准确,白细胞、红细胞等形态异常,无法提供真实的细胞信息。
2、维持检测结果准确性
准确的检测结果依赖稳定的抗凝剂。在生化检测中,不稳定的抗凝剂可能干扰检测试剂与血液成分反应,造成检测指标偏差。如检测血糖时,抗凝剂分解产生的杂质可能影响酶法检测血糖的反应过程,导致血糖值不准确,误导临床诊断。
二、影响抗凝剂稳定性的因素
1、化学结构特性
不同抗凝剂化学结构不同,稳定性各异。肝素类抗凝剂,如肝素钠、肝素锂,分子结构中硫酸基团易受酸碱、温度等因素影响。在酸性环境下,降低抗凝活性。EDTA 类抗凝剂,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但受到某些杂质的影响,也可能改变抗凝效果。
2、环境因素
(1)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影响抗凝剂稳定性。高温加速化学反应,使抗凝剂分解或变质。以枸橼酸钠抗凝剂为例,在 37℃以上环境存放时间过长,会逐渐失去抗凝能力。
(2)湿度:高湿度环境下,原始抗凝剂粉末易吸湿潮解,改变自身浓度和化学性质。如EDTA 二钾抗凝剂粉末,吸湿后结块,无法均匀溶解,不仅影响效率,对抗凝效果也会产生一定干扰。
(3)光照:部分抗凝剂对光敏感,光照下会发生光化学反应,降低抗凝活性。一般会在避光条件下密封保存,待到使用时即配即用。
三、抗凝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
在使用采血管前,应仔细检查采血管的外观。若发现管中抗凝剂出现异常现象,可能表示其稳定性已受影响,应避免使用。同时,要查看采血管的有效期,过期的采血管抗凝剂可能失效,会影响血液样本质量。
2、正确采集血液
按照标准操作规程采集血液,确保采血量与采血管中抗凝剂的比例合适。若采血量过少,抗凝剂相对浓度过高,可能影响血液成分形态和检测结果;采血量过多,则抗凝剂不足,无法有效抗凝,导致血液凝固。在采集过程中,还应避免剧烈振荡采血管,防止血细胞破裂。
3、及时送检样本
采集后的血液样本应尽快送检,避免长时间放置。随着时间推移,即使抗凝剂稳定,血液中的成分也可能发生变化,影响检测结果。特别是在炎热环境下,样本放置时间过长更易导致结果偏差。
4、使用后妥善处理
使用后的采血管属于医疗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防止抗凝剂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同时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湖北新德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采血管抗凝剂的研发生产厂家,可供应EDTA 二钾、EDTA 三钾及肝素锂、肝素钠等产品,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每一批次产品质量上乘。其EDTA二钾、EDTA三钾抗凝迅速,能有效螯合血液中的钙离子,维持血细胞形态稳定;肝素锂、肝素钠抗凝活性强,适用于多种生化检测项目。如果您有采购意向,欢迎联系!
相关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