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中间体——(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
发布日期:2025/4/1 14:51:02
简述
(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是一种性状为白色固体的氨基醇类衍生物,英文名为(S)-1-Amino-3-chloro-2-propanol hydrochloride。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9Cl2NO,分子量为146.01,是是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利奈唑胺的关键合成中间体。
制备方法
方法一
以S-环氧氯丙烷为原料,与苄胺进行加成反应,最后在酸性条件下脱保护成盐可以一锅法制备得到(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该方法中间体不用分离,直接一锅法即可高收率的得到产物,工艺操作简单,更易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1]。
方法二
将(S)-环氧氯丙烷溶于有机溶剂,加入二甲酰氨基钠,加热反应,反应液中加入无机酸继续搅拌反应,最后加入析晶溶剂搅拌,加热至回流,抽滤,滤液于低温下搅拌析晶得(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该方法工艺合理,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反应收率高[2]。
检测方法
(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的检测可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完成。对样品进行柱前在线衍生化,以OPA(邻苯二甲醛)为衍生化试剂,硼酸盐为缓冲液,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的色谱柱,采用一定比例的磷酸氢二钾水溶液及乙腈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本方法能够有效分离和测定(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3]。
应用研究
利奈唑酮是一种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其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无交叉耐药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文献报道了两条不同的合成路线,用于合成出利奈唑酮及其2个类似物,并用IR、1H NMR、(13)C NMR和MS进行了表征。 路线一采用苯甲醛作保护剂,使S-环氧氯丙烷氨解、酸化生成(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然后经乙酰化反应后,生成中间体(S)-N-[2-乙酰氧基-3-氯丙基]乙酰胺,再用N-(3-氟-4-吗啉苯基)氨基甲酸苄酯和中间体在催化剂叔丁醇锂存在下25℃反应生成利奈唑酮,总产率达到43.6%。 路线二使(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酰化后,进行脱氯反应,生成中间体S-3-乙酰胺基-1,2-环氧丙烷,然后中间体再和N-(3-氟-4-吗啉苯基)氨基甲酸乙酯反应生成利奈唑酮。文献报道该步反应要在-78℃进行,科研人员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避免了采用低温条件下合成噁唑烷酮环,用二丁基二月桂酸锡作为催化剂,使S-3-乙酰胺基-1,2-环氧丙烷和N-(3-氟-4-吗啉苯基)氨基甲酸乙酯在150~160℃反应合成利奈唑酮,产率约为65~70%[4]。
参考文献
[1]田东奎.一种(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的制备方法:CN 201210369581[P].CN 102952025 B.
[2]郝宪宵,刘彦斌.一种(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的合成方法:CN202310626277.4[P].CN116789557A.
[3]孙杨,张艳芬,丁银花,等.利伐沙班中间体Ⅲ中杂质(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的检测方法:CN202010989303.6[P].CN202010989303.6.
[4]焦军平.利奈唑酮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D].西北大学,2008.DOI:CNKI:CDMD:2.2008.077299.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S)-1-氨基-3-氯-2-丙醇盐酸盐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