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 提取来源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鉴别 毒副作用 药性

白屈菜提取物

白屈菜提取物,,结构式
白屈菜提取物
  • CAS号:
  • 英文名:Celandine Extract
  • 中文名:白屈菜提取物
  • CBNumber:CB71006703
  • 分子式:
  • 分子量:0
  • MOL File:Mol file

白屈菜提取物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 植物提取物 白屈菜提取物为罂栗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 的全草提取物,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白屈菜碱、金雀花碱、原阿片碱、血根碱等。具有镇痛、止咳、抗炎、抗癌、抗菌、利胆等药理活性。本信息是由Chemicalbook的侍艳编辑整理。
  • 提取来源 【基源】为罂栗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 的全草。
    【别名】山黄连、地黄连、土黄连、牛金花、八步紧、断肠草。
    【生境分布】 生于海拔500~1200m的荒地、山坡、山谷、林边草地、路旁、沟边或石隙中。分布于华北、东北及陕西、甘肃、河南、江苏、江西。朝鲜、日本、中亚地区及欧洲也有分布。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植株含棕黄色乳汁。主根粗壮,圆锥形。茎直立或斜生,分枝,被短柔毛或无毛。叶互生,具长柄;叶一至二回羽状分裂,裂片倒卵形,边缘具不整齐的钝齿,表面白色,背面粉白色,大小差异甚大,长5~15cm,宽3~10cm。花数朵排成伞形花序,花梗细,不等长;萼片2,椭圆形,长约5mm,无毛或疏生毛;花瓣4,黄色,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7~10mm,宽5~7mm;雄蕊多数,花丝细长;子房圆柱形,1室,由2心皮组成。蒴果,细圆柱形,长2~4cm,宽2~3mm。种子多数,卵形,长约1mm,暗褐色,表面具细纹和鸡冠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5~7月。
    白屈菜
    图1为白屈菜
  • 化学成分 含多种生物碱:白屈菜碱(Chelidonine)、原阿片碱(Protopine)、α-别隐品碱即β-高白屈菜碱(α-Allocryp-topine)、α-高白屈菜碱(α-Homochelidon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甲氧基白屈菜红碱(Chelilutine)、6-甲氧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Methoxydihy-drocheleryth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二氢血根碱(Dihydro Sanguinarine),6-甲氧基二氢血根碱(6-Methoxydihydrosanguinarine)、白屈菜如宾碱(Che-lirubine)、小檗碱、黄连碱、8-氧黄连碱(8-Oxocoptisine)、L-四 氢 黄 连 碱 (L-Tetrahydrocoptisine)、dl-四氢黄连碱(dl-Tetrahydro-coptisine)、甲氧基白屈菜碱、氧化白屈菜碱、白屈菜胺碱(Chelidamine)、氧化血根碱(Oxysanguinarine)、紫堇沙明碱(Corysamine)、白屈菜定碱(Chelamidine)、白屈菜明碱(Chelamine)、斯帕亭碱(Sparteine)及隐品碱等。白屈菜根中含木兰花碱(Magnoflorine)、氧化血根碱、二氢血根碱、二氢白屈菜红碱、二氢甲氧基白屈菜红碱、二氢白屈菜如宾碱、N-去甲基-9,10-二氢氧化血根碱等。白屈菜的茎和叶主含白屈菜碱。根含白屈菜碱0.2~0.4%、原阿片碱0.04~0.12%、α-别隐品碱0.01~0.06%,其它生物碱含量很少或甚微。果实含有白屈菜碱、黄连碱等。种子除含黄连碱外,还含有小檗碱和白屈菜红碱。此外,尚含有胆碱、组织胺、酪胺、皂甙、黄酮醇 (Flavonol)、白屈菜醇 (Chlidoniol) 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
  • 药理作用 1.镇静、止痛作用
    白屈菜碱均具有类似吗啡的镇痛作用,能明显提高痛觉阈,镇痛作用可持续4~48小时。对感觉神经未梢有麻痹作用,对离体神经肌肉标本可见电刺激的反应波延长。白屈菜提取物对中枢有较弱的镇静及催眠作用。白屈菜注射液能显著抑制小鼠自发性活动,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
    2.抗癌作用
    白屈菜有抑制癌的活性、延缓恶性肿瘤的生长作用。白屈菜甲醇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和小鼠艾氏癌有明显抑癌作用。白屈菜碱和原阿片碱对小鼠肉瘤180和小鼠艾氏癌也有抑瘤作用。对亚硝基胍诱发的Wistar大鼠骨癌有很好的阻断作用。白屈菜对食管癌细胞有杀伤作用。
    3.解痉止咳作用
    用豚鼠实验表明,白屈菜可防止过敏性休克或组织胺休克的发生,并有止咳作用。白屈菜碱的镇咳作用,可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咳嗽中枢,并有抗副交感神经和抗组织胺活性。白屈菜水煎剂腹腔注射,可增加小鼠支气管排出酚红的作用,有抗组织胺性支气管痉挛作用和镇咳作用。
    4.抗炎作用
    血根碱皮下注射,可具有抑制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的作用。
    5.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白屈菜红碱和血根碱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作用。白屈菜在体内、体外都能抑制流感病毒。对卡他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泻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部分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6.对平滑肌的作用
    白屈菜注射液对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缓解平滑肌痉挛作用,对抗原、组织胺、拟胆碱药 (如毛芸香碱) 及氯化钡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白屈菜提取物和白屈菜碱可增加小鼠的小肠张力而降低大肠张力; 抑制豚鼠离体妊娠子宫的自发性收宿。
    7.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白屈菜碱可兴奋心脏,升高血压,扩张冠脉。能轻微而持久地降低动脉压而不影响呼吸。β-高白屈菜碱可引起动物短暂的血压下降,减慢心率,在大剂量时麻痹血管运动中枢。
    8.抗肝细胞毒的活性
    白屈菜乙醇提取物能对由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浆ALAT、ASAT和 LDH的升高提供有效保护;其中ALAT是标记酶。对四氯化碳诱发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保护较低。
    9.利胆作用
    白屈菜总提取物、酚性成分及生物碱均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降低胆酸含量,有明显的利胆作用。白屈菜总提取物是通过增加胆酸非依赖性胆汁流量而产生利胆作用。
    10.其他作用
    白屈菜水煎剂有增强小鼠白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白屈菜碱可增加尿的排泄而潴留钙钠离子; 能阻止或延缓过敏性休克的出现。
  • 鉴别 性状鉴别
    根圆锥状,多有分枝,密生须根。茎干瘪中空,表面黄绿色,被白粉,疏生柔毛。叶互生,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一~二回羽状分裂,裂片近对生,先端钝,边缘具不整齐的缺刻,上面黄绿色,下面灰绿色,具白色柔毛。花数朵,伞状排列;花瓣4片,卵圆形,黄色,雄蕊多数,雌蕊1。蒴果细圆柱形;种子多数,卵形,细小,黑色。气微,味微苦。以主根粗,茎叶色黄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叶的上下表面疏生多细胞非腺毛,而以下表面叶脉处较多且长,由3~13个细胞组成,长150~1500μm,在裂片先端的叶缘表皮细胞,平周壁呈乳头状突起。茎(直径约3.2mm)横切面:最外层为1列具波状角质层覆盖的表皮细胞,内侧有2层含叶绿素的下皮细胞,皮层细胞最外3~4层壁稍厚。维管束10个左右,环状排列,韧皮部外侧有韧皮纤维,韧皮部中散有细小的乳汁管;木质部由导管及薄壁细胞组成。髓大,中央多已中空。
    理化鉴别
    取样品粉末5g,用氨水湿润并拌匀,加氯仿50ml,浸泡过夜,滤过,氯仿液浓缩至2ml,作供试液(Ⅰ);氯仿滤过后的残渣,充分挥去溶剂,以甲醇浸泡过夜,再滤过,甲醇液浓缩至2ml,作供试液(Ⅱ)。将供试液点于硅胶G-0.5%NaOH板上,氯仿浸出部分(Ⅰ)以己烷-氯仿-甲醇(6:3:0.3)为展开剂,以白屈菜碱、四氢黄连碱、白屈菜红碱、血根碱为对照。甲醇浸出部分(Ⅱ)以氯仿-甲醇(9:1)为展开剂,以小檗碱、黄连碱为对照。展距10cm,置紫外光灯(254~365nm)下检视,再喷以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
  • 毒副作用 白屈菜水煎剂腹腔注射小鼠的LD50为(9.5±1) g/kg。原阿片碱盐酸盐小鼠静注的LD50为35.9mg/kg;隐品碱盐酸盐豚鼠皮下注射的MLD为190mg/kg。血根碱小鼠静注的LD50为19.4mg/kg。临床大剂量应用有头晕、头痛、出冷汗、恶心、深睡、血压降低等反应。
  • 药性 【性味】 苦、辛,微温; 有毒。
    【功能主治】 镇痛,止咳,利尿解毒。用于胃肠疼痛,黄疸,水肿,疥癣疮肿,蛇虫咬伤; 慢性气管炎。
白屈菜提取物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
白屈菜提取物生产厂家
白屈菜提取物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