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胞性状
| 细胞名称 | 小鼠胰腺星状细胞 |
|---|
| 来源 | 小鼠胰腺组织 |
| 类型 | 间充质样细胞 |
| 生长方式 | 贴壁生长 |
| 分子特征 | 表达α-SMA、GFAP、胶原蛋白I/III,活化状态下分泌细胞外基质 |
| 功能 | 参与胰腺纤维化、胰腺癌微环境形成及炎症调控 |
| 培养条件 | 专用完全培养基,37°C,5% CO₂ |
| 冻存条件 | 90%FBS + 10%DMSO |
2. 细胞简介
小鼠胰腺星状细胞(Mouse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是分布在胰腺腺泡周围和结缔组织中的特化细胞。它们在静息状态下形态呈星状,胞质含有维生素A脂滴;而在受到损伤因子、炎症刺激或TGF-β等细胞因子作用时,则会被激活为成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表现为表达α-SMA、胶原蛋白等标志物,并大量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
在生理状态下,小鼠胰腺星状细胞维持胰腺组织稳态,调节基质代谢;而在病理状态下,如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及胰腺癌过程中,PSC则成为促进纤维化和肿瘤进展的重要细胞群体。与人源PSC相比,小鼠PSC更适用于体内疾病模型与分子机制探索,尤其在胰腺纤维化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方面具有显著价值。
3. 科研与应用领域
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在科研和医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主要包括:
胰腺纤维化研究:通过体外培养PSC并诱导活化,可模拟纤维化微环境,用于研究相关分子机制。
胰腺癌微环境研究:PSC与胰腺癌细胞共培养,可重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特性,用于研究肿瘤免疫逃逸和耐药机制。
炎症模型建立:PSC参与胰腺炎症反应,与免疫细胞互作,用于研究炎症信号通路(如NF-κB、JAK/STAT)。
药物筛选与抗纤维化研究:PSC是抗纤维化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细胞,用于验证候选药物对星状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
基因功能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或转染研究PSC中的信号通路,如TGF-β/Smad、Hippo-YAP通路在纤维化中的作用。
4. 推荐实验方案
针对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常见的实验设计包括:
免疫荧光检测:检测α-SMA、GFAP、Vimentin等活化标志物,分析PSC活化状态。
Western blot/qPCR:检测胶原蛋白I/III、TGF-β等纤维化相关基因与蛋白的表达水平。
细胞共培养实验:与胰腺癌细胞共同培养,研究星状细胞对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药物耐受的影响。
细胞增殖与凋亡检测:MTT、CCK-8或流式检测评估PSC的活性变化。
药物干预实验:测试抗纤维化、抗肿瘤药物对PSC活化及基质分泌的抑制效果。
信号通路研究:利用小分子抑制剂或siRNA研究TGF-β、Wnt、MAPK等通路对PSC功能的调控。
5. 技术与性能优势
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在科研中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贴近病理特征:在体外能重现胰腺纤维化和肿瘤微环境的典型变化。
与人源PSC相似度高:在分子和功能特性上与人PSC高度一致,利于结果外推。
模型应用广泛:适用于胰腺炎、胰腺癌、纤维化和免疫调控等多个研究方向。
操作灵活:可通过原代分离或稳定细胞株获取,适应多种实验设计。
高科研价值:在基础研究与新药研发中均为核心细胞模型,常与胰腺癌细胞株(如PANC02、266-6)结合使用。
6. 结论与前景展望
小鼠胰腺星状细胞(Mouse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在胰腺疾病研究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它们不仅在胰腺纤维化、炎症反应和肿瘤微环境中发挥核心作用,还为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关键实验模型。随着单细胞测序、空间转录组和3D类器官技术的发展,PSC与胰腺癌细胞、免疫细胞的互作机制将被更深入揭示,这将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未来,小鼠胰腺星状细胞将在抗纤维化治疗、肿瘤微环境干预及精准医学领域展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