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Perchlorethylene)
CAS: 127-18-4
化学式: C2Cl4
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类似乙醚的气味。能溶解多种物质(如橡胶、树脂、脂肪、AICl3、S、I2、HgCI2)。不燃。性稳定。在无空气、湿气和催化剂存在时,加热到500℃,仍很稳定。抗水解。相对密度(d20) 1.6227。沸121℃。凝固点约-22.o℃。折射率(n~0)1. 50547。无闪点。与乙醇、乙醚、氯仿、苯混溶。溶于约10000倍体积的水。
长期在光、水、氧气存在下分解为三氯乙醛及光气,对金属有腐蚀性。一般添加(10~500)×10 -6的胺类或苯酚的衍生物作为抗分解剂。
制法
乙烯法
本法可联产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分下列两种方法。
直接氯化:乙烯和氯在含FeCb催剂的1,2-=氯乙烷溶液中,于280~450℃进行反应,生成1,2-=氯乙烷,再进一步氯化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经蒸馏后,分别用NH3中和、洗涤、干燥,即得成品。
氧氯化法 以乙烯和氯加成生成1,2一二氯乙烷,1,2-=氯乙烷与氯、氧在以CuCLz和KC1为催化剂以及425℃、138~207kPa条件下进行氧氯化反应,产物经冷却、水洗、干燥后蒸馏,得高纯度产品。
烃类氧化法
将含甲烷,乙烷、丙烷、丙烯等的烃类混合物于50~500℃氯化热解,得氯代烃类的混合物,精馏后分离成各种产品。
乙炔法
乙炔和氯加热氯化生成1,1,2,2一四氯乙烷,用碱脱去氯化氢得三氯乙烯,再经氯化生成五氯乙烷,然后再用碱脱去氯化氢得四氯乙烯。因乙炔价昂,已逐步为乙烯法等代替。
用途
可用作溶剂、干洗剂、动植物油萃取剂、灭火剂和烟幕剂等。还可用于合成三氯乙酸和含氟有机化合物等。
安全性
有毒,是中枢神经抑制剂,吸入、吞咽或经皮肤吸收都能引起强烈的危害,如头痛、颤抖、呕吐,严重时失去知觉终至死亡。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接触时,应立即用水清洗。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0×10-6。接触浓度较高四氯乙烯的操作人员要带防毒面具及防护手套等。其包装及贮运参见三氯乙烯。
中文名 | 四氯乙烯
|
英文名 | Perchlorethylene
|
别名 | 全氯乙烯 過氯乙烯 四氯乙烯 四氯乙稀 超纯四氯乙烯 四氯乙烯 危险品 四氯乙烯 标准品 四氯乙烯(光谱级) 四氯乙烯, J&KSEAL瓶 四氯乙烯 063-01 [6]
|
英文别名 | PER PCE Nema PERK PERC Dowper persec tetlen perawin fedal-un perklone tetravec Perclene Tetropil Didakene perchlor Tetracap tetralex tetraleno tetroguer antisol 1 percosolve Ankilostin perclene d Perchlorethylene carbon dichloride Tetrochloroethane Perchloroethylene tetrachloroethene Tetrachloroethylene Ethylene tetrachloride tetrachloroethylene(PCE) 1,1,2,2-Tetrachloroethylene Ethene,1,1,2,2-tetrachloro- TETRACHLOROETHYLENE EMPLURA 1 L TETRACHLOROETHYLENE EMPLURA 25 L TETRACHLOROETHYLENE EMPLURA 190 L TETRACHLOROETHYLENE FOR SPECTROSCOPY Uva
|
CAS | 127-18-4
|
EINECS | 204-825-9 |
化学式 | C2Cl4
|
分子量 | 165.83 |
密度 | 1.623 g/mL at 25 °C (lit.) |
熔点 | -22 °C (lit.) |
沸点 | 121 °C (lit.) |
闪点 | 120-121°C |
水溶性 | Miscible with alcohol, ether, chloroform, benzene and hexane. Slightly miscible with water. |
蒸汽压 | 13 mm Hg ( 20 °C) |
蒸汽密度 | 5.83 (vs air) |
溶解度 | 水: 在25 °C时可溶0.15g/L |
折射率 | n20/D 1.505(lit.) |
存储条件 | Store at +2°C to +25°C. |
稳定性 | 稳定。与强氧化剂、碱金属、铝、强碱不相容。 |
外观 | 固体 |
颜色 | APHA: ≤10 |
气味 | chloroform-like odor |
最大波长(λmax) | λ: 290 nm Amax: 1.00λ: 295 nm Amax: 0.30λ: 300 nm Amax: ≤0.20λ: 305 nm Amax: 0.10λ: 350 nm Amax: 0.0 |
Merck | 14,9190 |
BRN | 1361721 |
暴露限值 | TLV-TWA 50 ppm (~325 mg/m3) (ACGIH),100 ppm (MSHA and OSHA); TLV-STEL200 ppm (ACGIH); carcinogenicity: AnimalLimited Evidence. |
物化性质 |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类似乙醚的气味。 能溶解多种物质(如橡胶、树脂、脂肪、三氯化铝、硫、碘、氯化汞)。与乙醇、乙醚、氯仿、苯混溶。溶于约10000倍体积的水。 |
危险品标志 | Xn - 有害物品
N - 危害环境的物品
T - 有毒物品
F - 易燃物品
|
风险术语 | R40 - 少数报道有致癌后果。 R51/53 - 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对水体环境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R23/25 - 吸入及吞食有毒。 R11 - 高度易燃。 R39/23/24/25 - R23/24/25 - 吸入、皮肤接触及吞食有毒。
|
安全术语 | S23 - 切勿吸入蒸汽。 S36/37 - 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手套。 S61 - 避免释放至环境中。参考特别说明/安全数据说明书。 S45 - 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 S24 - 避免皮肤接触。 S16 - 远离火源。 S7 - 保持容器密封。
|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 1897 6.1/PG 3 |
WGK Germany | 3 |
RTECS | KX3850000 |
TSCA | Yes |
海关编号 | 29032300 |
Hazard Class | 6.1 |
Packing Group | III |
上游原料 | 氯 三氯乙烯 三氯乙烯 |
下游产品 | 六氯乙烷 四氯乙烯 |
四氯乙烯 - 性质
可信数据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类似乙醚的气味。能溶解多种物质(如橡胶、树脂、脂肪、AICl3、S、I2、HgCI2)。不燃。性稳定。在无空气、湿气和催化剂存在时,加热到500℃,仍很稳定。抗水解。相对密度(d20) 1.6227。沸121℃。凝固点约-22.o℃。折射率(n~0)1. 50547。无闪点。与乙醇、乙醚、氯仿、苯混溶。溶于约10000倍体积的水。
长期在光、水、氧气存在下分解为三氯乙醛及光气,对金属有腐蚀性。一般添加(10~500)×10 -6的胺类或苯酚的衍生物作为抗分解剂。
四氯乙烯 - 制法
可信数据
乙烯法
本法可联产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分下列两种方法。
直接氯化:乙烯和氯在含FeCb催剂的1,2-=氯乙烷溶液中,于280~450℃进行反应,生成1,2-=氯乙烷,再进一步氯化成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经蒸馏后,分别用NH3中和、洗涤、干燥,即得成品。
氧氯化法 以乙烯和氯加成生成1,2一二氯乙烷,1,2-=氯乙烷与氯、氧在以CuCLz和KC1为催化剂以及425℃、138~207kPa条件下进行氧氯化反应,产物经冷却、水洗、干燥后蒸馏,得高纯度产品。
烃类氧化法
将含甲烷,乙烷、丙烷、丙烯等的烃类混合物于50~500℃氯化热解,得氯代烃类的混合物,精馏后分离成各种产品。
乙炔法
乙炔和氯加热氯化生成1,1,2,2一四氯乙烷,用碱脱去氯化氢得三氯乙烯,再经氯化生成五氯乙烷,然后再用碱脱去氯化氢得四氯乙烯。因乙炔价昂,已逐步为乙烯法等代替。
四氯乙烯 - 用途
可信数据
可用作溶剂、干洗剂、动植物油萃取剂、灭火剂和烟幕剂等。还可用于合成三氯乙酸和含氟有机化合物等。
四氯乙烯 - 安全性
可信数据
有毒,是中枢神经抑制剂,吸入、吞咽或经皮肤吸收都能引起强烈的危害,如头痛、颤抖、呕吐,严重时失去知觉终至死亡。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接触时,应立即用水清洗。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0×10-6。接触浓度较高四氯乙烯的操作人员要带防毒面具及防护手套等。其包装及贮运参见三氯乙烯。
四氯乙烯 - 性质
四氯乙烯)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它是一种不可燃、不可爆炸的化合物。四氯乙烯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以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许多有机合成反应。
四氯乙烯是一种强溶剂,在常温下可以溶解许多有机物。它在水中几乎不溶,但可以与很多有机溶剂如醇、醚、酮等混溶。
四氯乙烯具有低表面张力和较高的分子极性,这使得它在工业上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溶剂、清洗剂、胶粘剂、塑料等的生产过程中。在纺织等行业中也常用作除油剂和去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