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产品目录 产品目录(简版) 公司动态 企业认证 联系我们

抗Psb27-H1|光系统II修复蛋白27:用于光系统II修复和植物光合作用研究

发布人:武汉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4/12/3 15:42:48

Psb27-H1(光系统II修复蛋白27)参与光损伤光系统II(PSII)的修复。定位于叶绿体内腔,参与细胞对光强度的反应。别名:类囊体内腔蛋白PSB27-H1。

 

艾美捷抗Psb27-H1 |光系统II修复蛋白27:

货号:AS22-4788

免疫原:来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PSB27-H1蛋白序列的KLH偶联肽,UniProt: Q9LR64, TAIR: At1g03600

宿主:家兔

克隆性:多克隆

纯度:抗原亲和纯化血清,PBS pH 7.4

格式:冻干

数量:50微克

复溶:复溶时,加入50微升的无菌或去离子水。

储存:冻干/复溶后储存于-20°C;一旦复溶,请分装成小份以避免反复冻融循环。请在打开管子之前短暂离心,以避免因冻干材料粘附在管盖或管壁上而造成的损失。

测试应用:Western blot (WB)

推荐稀释度:1:1000 (WB)

预期/表观分子量:18.8 | 11.7 | 千道尔顿(由于末端处理)

确认的反应性: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预测的反应性:甘蓝(Brassica oleracea)、白菜(Brassica rapa)、荠菜(Capsella rubella)、咖啡(Coffea arabica)、茶树(Camellia sinensis)、南瓜(Cucurbita pepo subsp. pepo)、猩红丽穗(Erythranthe guttata)、棉花(Gossypium hirsutum)、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石榴(Hibiscus syriacus)、桑树(Morus notabilis)、白杨(Populus alba)、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萝卜(Raphanus sativus)、皂皮树(Quillaja saponaria)

不反应于: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附加信息(应用):建议使用新鲜提取的样品进行分析。对于蛋白转移,使用0.2微米孔径的膜以确保蛋白正确转移,如这里所描述。

 

抗Psb27-H1 |光系统II修复蛋白27应用实例:

41.jpg

 

大约30-3.75微克/孔的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总类囊体蛋白,这些蛋白是从之前分离的类囊体膜中新鲜提取的(2021/07/30,保存在-80°C)。初始样品缓冲液:20 mM MES-NaOH pH 6.3,5 mM MgCl2,15 mM NaCl。样品用快速样品缓冲液变性:简而言之,对于每个5微升的样品小份,加入3微升Bio-Rad Native Page样品缓冲液货号#161-0738 + 2微升10% SDS + 1微升2% β-巯基乙醇),在70°C下处理5分钟。样品在4-20% SDS-PAGE上分离,并在45分钟内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使用半干转移。膜片用5%牛奶封闭:1小时/室温下带搅拌。膜片在1:1000稀释的一抗中孵育,TBS-T中含5%牛奶,过夜/4°C带搅拌。倒掉抗体溶液,膜片短暂冲洗两次,然后在室温下用TBS-T带搅拌分别孵育15分钟和3次5分钟。膜片在1:25000稀释的二抗中孵育(山羊抗兔IgG辣根过氧化物酶偶联,AS09 602 Agrisera),在室温下带搅拌1小时30分钟。膜片如上所述进行洗涤,并用以下化学发光检测试剂显影:AgriseraBright(AS16 ECL-N-10)。曝光时间为10分钟。

 

感谢瑞典于默奥大学化学系博士生André Graça提供。

 

相关新闻资讯

艾美捷丨QuidelOrtho-MicroVue Bb Plus EIA,助力旁路补体途相关研究

2025/08/08

旁路补体途径在特异性抗体缺失的情况下为抵御微生物病原体提供先天性保护。该补体途径的激活可由多种物质触发,包括微生物多糖或脂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以及存在于某些病毒、寄生虫、病毒感染的哺乳动物细胞和癌细胞表面的决定簇。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旁路补体途径可能直接导致组织损伤。在旁路途径激活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反应是将93 kDa分子量的因子B酶原转化为活性蛋白酶。这一过程通过两步反应完成。在第一

艾美捷丨QuidelOrtho-MicroVue CH50等效EIA,独特的针对新生抗原捕获TCC分析物

2025/08/08

C1q成分与免疫复合物的结合触发了经典补体途径。 这种激活导致一系列酶促和非酶促反应,最终形成末端补体复合物(TCC)。在标准条件下,血清中能够生成的TCC水平是血清总经典补体活性的定量表达。传统上用于测量血清中总经典补体活性的方法是CH50试验。该试验是一种溶血试验,使用抗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EA)作为经典补体途径的激活剂,并通过各种稀释度的待测血清来确定实现50%溶血所需的量。溶血百分比是通过

艾美捷丨QuidelOrtho-MicroVue CIC-C1q控制(低和高控制)容量足以用于单次使用

2025/08/08

在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中,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白血病、各种癌症、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其血清或血浆中检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升高。CIC的测定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或预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很重要。已经描述了多种免疫学技术用于检测或定量CIC,例如Raji细胞试验、C1q偏移试验、凝聚素试验、流相C1q结合程序、类风湿因子试验、PEG沉淀试验和固相C1q试验。MicroV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