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YR企业会员
发布人:广州优南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4/12/12 14:41:24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致死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往往在中晚期才能被确诊,此时海马体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大量凋亡,治疗效果甚微。早期诊断药物的匮乏,是不能及时阻断疾病进程的关键。
β-淀粉样蛋白寡聚体(AβOs)神经毒性强,在记忆缺陷症状出现的15年前,已经开始破坏神经元。仑卡奈单抗(lecanemab)结合Aβ寡聚体,降低AD患者认知功能衰退,在2023年被FDA完全批准上市。AβOs被证实是疾病早期的有效生物标志物,然而,蛋白寡聚体瞬时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使其作为靶点研发药物存在极大挑战。
由中国药科大学李玉艳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冉崇昭教授组成的科研团队以AβOs为靶点,迭代设计了一系列近红外荧光探针,其中37实现了AD转基因小鼠的早期诊断(图1)。
图1. 靶向AβOs的探针设计策略及其在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以AβOs的构成单元Aβ三聚体为模板 (PDB ID: 4NTR),对分子结构进行了三轮迭代优化。首先,调整P1和P2区域的取代基,筛选到AβOs高选择性的探针18。接着,优化R3取代基,探针20的血浆稳定性提高到65%。最后,增加共轭双键,探针37的发射波长达到750 nm。
接着进行的体外实验表明,探针37与AβOs结合力好(Kd = 38.26 nM),血浆稳定性高(90%),并易于透过BBB。同时,斯托克斯位移大(200 nm),量子产率高(Φ=0.24)。采用AD小鼠大脑切片,37清晰检测到AβOs分布在ThS标记的聚合物四周。
图2. 靶向AβOs的近红外荧光小分子探针结构迭代设计与体外活性
体内研究表明,在4个月大的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中,探针37的近红外荧光强度比同龄WT小鼠高30%。随后的脑切片免疫荧光实验证实,探针37结合于海马区的AβOs。
图3. 探针37的大脑成像实验
综上所述,作者总结了靶向AβOs的近红外荧光探针构效关系,实现了对AD小鼠的早期检测,有希望研发出一种早期AD患者的诊断药,并且为靶向蛋白寡聚体药物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策略。
该成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上,中国药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刘冰和李小芳为文章的第一作者,李玉艳教授和冉崇昭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转载链接:https://www.x-mol.com/news/891512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删除。
优南推荐产品
D-荧光素游离酸
2591-17-5
D-荧光素钠盐
103404-75-7
D-荧光素钾盐
115144-35-9
相关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