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湖北瑞森蒂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0/10/10 17:12:21
欧洲疫情反弹,国内不断传出境外输入病例消息,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还需要囤货吗?全球疫情能否得到控制?
国内疫情最新情况
针对公众关心的疫情反弹问题,在近日的“第二届全球健康学术研讨会”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秋冬季疫情反弹高峰已经在路上,只不过这是全球范围内的反弹,不代表是在中国。
他认为,即便世界疫情出现第二波高峰,甚至进一步蔓延,但是就中国而言,其防控策略始终没有变过,即始终将中国本地疫情基本控制在零病例状态,即使有少量输入病例,也会在极短时间内被控制住。
“疫情的第二波确实在展开,但不是在中国,只要我们做好有效应对,就能把疫情阻挡在国门之外,让我们静静等待科技的创新,让全球能够彻底控制疫情,最终重启世界。”张文宏说。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10月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5例,四川3例,浙江1例,福建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口罩,需要提前囤货吗?
由于此前疫情的影响,公众比较关心的就是假如疫情出现反弹,相关物资的供应是否充足,尤其是口罩。
此前,由于各种原因,口罩在疫情暴发初期曾一度短缺,甚至价格奇高。那么,目前的形势需要囤口罩吗?
对此,药店经理人联系到账号特约撰稿人、执业中药师李思博了解相关情况,对方表示:目前所工作的药店口罩货源供应充足。
除此外,笔者走访本地多家药店了解相关情况,多位一线药店人表示:目前没有出现断货的情况,货源很充足,价格也比较稳定。
有业内观点认为:口罩,原则上来说不需要再囤货了,我们预判基本不会再出现此前供应不足的现象,当然这种推断主要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口罩产能恢复等多方面原因。
除了保障国内供应外,国内口罩生产企业甚至很多都走上了“全球售”模式,出口海外订单倍增。
有分析人士称,这可能得益于中国率先控制了疫情,从而换来了巨大的时间窗口,从而让中国医疗物资的生产都走向正轨,经济也逐渐复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7月,中国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6.5%,并且,出口连续4个月正增长。
而从个人层面来说,确保安全的前提是什么呢?
1、坚持在外佩戴口罩,回家洗手的习惯。
2、去农贸市场一定要做好防护,全程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生鱼生肉,回家及时清洁消毒双手。做生食和熟食的菜板和刀具要分开使用。
3、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及时向社区报告,并自我隔离。
国内抗疫,严防死守
尽管存在境外输入病例,但在早发现、早隔离原则下,目前国内疫情在源头都得到了控制,而这也是不需要再囤口罩的主要原因。
由于国外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弹,在外防输入方面,此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李华强在接受媒体记者提问时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严格公路口岸运输管理,对外防输入工作至关重要。为此,交通运输部门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落实国际运输“货开客关”举措。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工作部署,暂停公路口岸国际道路旅客运输,并指导相关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定期对国际道路货运驾驶员进行核酸检测,实施全流程的闭环管理。
二是保障国际物流供应链的稳定。通过甩挂运输、接驳运输、中转换箱等多种方式,有序开展国际道路货运业务,全力保障“进口货物进得来、出口货物出得去”。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35个公路口岸恢复了国际道路货运业务,每天入境的货运车辆已经达1.5万辆。
三是做好入境人员“点对点”接运。按照高风险地区疫情防控的要求,在严格落实客运车辆消毒、通风、人员防护等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客运企业将公路口岸入境人员“点对点”接运至隔离点,截至目前,共接运入境人员约4.1万人。
四是加强冷链物流的疫情防控。密切与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协作,督促冷链物流企业、港口企业等单位如实登记进口冷链物流相关信息,不得运输、装卸不明来源的冷链物流货物。
特别是针对近期青岛有两名进口冷藏货物装卸工定期主动排查过程中核酸检测异常的情况,交通运输部印发了警示通报,要求继续坚持“人物同防”,强化到港的船舶、船员、进口冷链食品作业防控,坚持重点岗位的作业人员相对固定,定期开展核酸检测这样一些有效做法,全力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的外防输入工作。
相关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