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魏氏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首页 产品目录 产品目录(简版) 公司动态 企业认证 企业体检 公司相册 联系我们

【魏氏短讯】单硫酸卡那霉素提取工艺的关键步骤;沙坦类原料全球领跑

发布人:湖北魏氏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4/12/13 13:35:38

 

【魏氏独家】

 

单硫酸卡那霉素提取工艺的关键步骤

 

提取过程:首先将母液与水按一定比例稀释,然后加入硫酸氢钠或磷酸氢钠溶液,直至母液变清。接着进行酸化处理,调节pH值,加入乙醇溶液并搅拌,分离出上层乳白溶液。之后调节pH值,静置并过滤,得到硫酸卡那霉素湿品。

干燥与制备:将提取的硫酸卡那霉素烘干,并制备成粉末状。这一步骤涉及清洗试剂瓶、装入硫酸卡那霉素粉末、充氮气、密封等过程。

发酵工艺:卡那霉素的制备还涉及到发酵工艺,其中使用卡那链霉菌进行发酵。通过连续的紫外诱变改造工作,可以获得高产菌种。这一步骤对卡那霉素的生产至关重要。

分离与纯化: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卡那霉素的过程中,会使用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和除杂质,提高卡那霉素的纯度。

晶型结晶工艺:单硫酸卡那霉素的制备还涉及到晶型结晶工艺,这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纯度和质量。在这一步骤中,通常采用乙醇结晶工艺,产生细小的晶性粉末或球团状聚晶。

 

什么是单硫酸卡那霉素

 

单硫酸卡那霉素,其化学名称为Kanamycin Monosulfate。它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具有引湿性。在水中易溶,而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是一种抗生素原料。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具体来说,它能够阻断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导致错误的氨基酸被加入到生长的肽链中,从而产生无功能的蛋白质。

 

单硫酸卡那霉素应用何处

 

1. 生物医药:主要应用于生物医药科研课题项目开发和生物前沿技术创新等领域。

2. 实验检测分析:生物数据检测分析和数据库模型构建验证;

3. 对外贸易:通过外贸交易或外贸公司出口供应国际科研机构项目开发、学术经验交流和国外终端生物公司生产开发新品。

 

我们的单硫酸卡那霉素

 

种类丰富:常规现货50000+试剂,种类齐全

规格优势:齐全的包装梯度瓶装、袋装、桶装

质量保障:科研级精湛工艺、技术资料证书齐全

 

魏氏试剂黄金产品

 

名称

cas号

含量

库存

单硫酸卡那霉素

25389-94-0

%≥760u/mg

贝伐珠单抗

216974-75-3

80-125%

甲氧苄啶

738-70-5

98.5-101%

雷帕霉素

53123-88-9

95-102

西妥昔单抗

205923-56-4

80-125%

古龙酸

342385-52-8

≥90%

法罗培南钠2.5水合物

122547-49-3

90-94.3%

盐酸羟钴胺

58288-50-9

96-102%

腺苷钴胺

13870-90-1

98.5-102%

维生素D2

50-14-6

97-103%

 

 

【魏氏试剂】

 

湖北魏氏化学试剂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湖北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专业从事科研分析试剂、生物缓冲剂、氨基酸衍生物、糖酸多糖类化合物、精细化学品、农用化学品、日用化学品和生物催化酶等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出口销售融于一体的高科技现代化民营企业。

 

相关新闻资讯

【魏氏短讯】热烈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硫酸抑霉唑:农业抑菌领域的明星物质;2024年我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预计将超8万亿元

2024/12/20

【全球瞩目】 热烈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 入夜时分,身披华灯的澳门大桥如一条蛟龙,蜿蜒于古称镜海的海面之上。这座于2024年通车的澳门第四座跨海大桥,不仅是澳门半岛与氹仔的交通枢纽,更是助力澳门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迈向繁荣未来的最新通道。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开启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魏氏短讯】9-顺式维甲酸生产工艺;新一代抗真菌物质的崛起;我国开发高纯化学品平台型先进技术

2024/12/19

【魏氏独家】 9-顺式维甲酸生产工艺 在氮气氛围下,向反应瓶中注入2升乙醇和100克全反式维甲酸,经过搅拌后,升温至50~55℃并加入89毫克PdCl2。经过1.5小时的反应,HPLC检测显示产物纯度为21%。随后,将反应液缓慢降温至0~5℃,保温180分钟,然后进行抽滤。滤液转移至另一干净的反应瓶中,继续降温至-10~-6℃,保温20分钟,再次抽滤。最终产物为

【魏氏短讯】核糖核酸酶A:从发现到应用的科学之旅

2024/12/19

【魏氏独家】 核糖核酸酶A:从发现到应用的科学之旅 核糖核酸酶A(RNase A)的历史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生物化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这种酶的特性和功能。自1938年Dubos和Thompson成功分离出RNase,并在1940年由Kunitz实现其结晶后,RNase A便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20世纪50至70年代,科学家们深入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