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 产品目录 产品目录(简版) 公司动态 企业认证 联系我们

QA-Bio-唾液酸醛缩酶活性测定:对于糖链生物学的重要作用

发布人:武汉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4/7/5 15:44:51

QA-Bio-唾液酸醛缩酶(N-乙酰神经氨酸丙酮酸裂解酶,EC 4.1.3.3)催化唾液酸(N-乙酰神经氨酸)与N-乙酰甘露糖胺和丙酮酸的可逆反应。

 

这种酶存在于几种细菌菌株中,这些细菌利用逆反应来降解N-乙酰神经氨酸(唾液酸)。正反应特别适用于通过定量转化为N-乙酰甘露糖胺和丙酮酸来确定唾液酸浓度。

 

由于唾液酸既带负电荷又是非还原糖,它的直接分析比传统糖类更为困难。然而,N-乙酰甘露糖胺可以通过各种技术如荧光染料或放射性标记作为传统还原糖进行检测。

 

或者,反应中产生的丙酮酸可以使用酶如乳酸脱氢酶,结合NADH氧化,来还原丙酮酸。NADH氧化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定量。另一种方法使用丙酮酸氧化酶产生过氧化氢,通过比色法测量。

61.png

艾美捷QA-Bio-唾液酸醛缩酶(E-ALD01):

来源: 重组大肠杆菌K1克隆

EC: 4.1.3.3

内容:60微升的酶制剂(6单位)在20 mM Tris-HCl,pH 7.5中

比活性 :15单位/毫克

活性: 100单位/毫升

分子量: ~32,000道尔顿

 

除了游离的神经氨酸外,N-乙酰神经氨酸醛缩酶还可以用来确定以下物质中神经氨酸的总量:

糖蛋白

细胞表面

多唾液酸

荚膜多糖(仅由多唾液酸组成)

 

首先用QA-Bio唾液酸酶Au(E-S001)消化整个细胞、糖蛋白或多糖,然后确定总的N-乙酰神经氨酸。

 

QA-Bio-唾液酸醛缩酶文献参考:

Kolisis, F.N. An immobilized bienzyme system for assay of sialic acid. Biotechnol Appl Biochem 8:).

Simpson, H., G. D. Ghusney, M. A. Crook and J. C. Pickup. Serum sialic acid enzymatic assay based on microtitre plates: application for measuring capillary serum sialic acid concentrations. Br J Biomed Sci 50:164-167 (1993).

Sugahara K, K. Sugimoto, O. Nomura and T. Usui. Enzymatic assay of serum sialic acid. Clin Chim Acta 108:).

Lilley, G.G., M. von Itzstein and N. Ivancic. High-Level Produ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N-Acetylneuraminic Acid Aldolase (EC 4.1.3.3) Protein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3:434-440 (1992).

Ohta,Y., K. Watanabe and A. Kimura. Complete Sequence of E. coli N-acetylneuraminate lyase. Nucleic Acids Res.13:8843-8852(1985).

 

相关产品:

Sialidase Testing Panel

Neuraminidase Sp

Sialic Acid Reference Panel

 

艾美捷科技是QA-Bio的中国代理商,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https://www.amyjet.com/news/QA-Bio-new.shtml

相关新闻资讯

艾美捷丨QuidelOrtho-MicroVue Bb Plus EIA,助力旁路补体途相关研究

2025/08/08

旁路补体途径在特异性抗体缺失的情况下为抵御微生物病原体提供先天性保护。该补体途径的激活可由多种物质触发,包括微生物多糖或脂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以及存在于某些病毒、寄生虫、病毒感染的哺乳动物细胞和癌细胞表面的决定簇。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旁路补体途径可能直接导致组织损伤。在旁路途径激活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反应是将93 kDa分子量的因子B酶原转化为活性蛋白酶。这一过程通过两步反应完成。在第一

艾美捷丨QuidelOrtho-MicroVue CH50等效EIA,独特的针对新生抗原捕获TCC分析物

2025/08/08

C1q成分与免疫复合物的结合触发了经典补体途径。 这种激活导致一系列酶促和非酶促反应,最终形成末端补体复合物(TCC)。在标准条件下,血清中能够生成的TCC水平是血清总经典补体活性的定量表达。传统上用于测量血清中总经典补体活性的方法是CH50试验。该试验是一种溶血试验,使用抗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EA)作为经典补体途径的激活剂,并通过各种稀释度的待测血清来确定实现50%溶血所需的量。溶血百分比是通过

艾美捷丨QuidelOrtho-MicroVue CIC-C1q控制(低和高控制)容量足以用于单次使用

2025/08/08

在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中,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白血病、各种癌症、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其血清或血浆中检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升高。CIC的测定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或预后(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很重要。已经描述了多种免疫学技术用于检测或定量CIC,例如Raji细胞试验、C1q偏移试验、凝聚素试验、流相C1q结合程序、类风湿因子试验、PEG沉淀试验和固相C1q试验。MicroV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