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属性 水质检测的目的水质检测标准水质检测指标 用途与合成方法

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

中文名称:水质检测
英文名称:Water quality testing
CAS号:
分子式:
分子量:0
EINECS号:
Mol文件:Mol File
水质检测 结构式

水质检测 用途与合成方法

饮用水主要考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其水质标准除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外,还有微生物指标;对工业用水则考虑是否影响产品质量或易于损害容器及管道。

1、饮用水:GB/T5750-2023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23)是《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的配套检测标准,于2023年10月1日实施,共215项指标240项检测方法。新版标准吸收了近年来发展的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纳入了多组分同时测定的高通量方法,及部分新污染物指标和消毒剂现场测定方法。水质检测指标数量变化《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把水质指标分成水质常规指标、消毒剂常规指标、水质扩展指标3类。与2006版相比,指标数由106项调整为97项。

2、地表水检测:GB/3838-2002
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污水检测: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污水通常指受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废弃水。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期雨水。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有病原体污染物,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物,有毒污染物等。

4、渔业水检测:GB/11607-1989。
渔业用水污染主要有工业废水污染、生活污水污染、种植业农药污染以及养殖过程中的内源性污染。因此,加强对养殖过程中水质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GB11607-1989渔业水质》中规定了养殖用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的安全指标,这些指标是评价该养殖区域水质是否安全的重要指标。
《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的相关水质参数如下!
1、漂浮物质:水面不能出现明显的油膜或浮沫。
2、pH值:淡水为6.5-8.5,海水为7.0-8.5。
3、色、臭、味:不得使鱼、虾、贝、藻类带有异色、异臭、异味。
4、总大肠菌群:不超过5000个/L(养殖贝类的水质不超过500个/L)。
5、汞含量:≤0.0005。
6、镉含量:≤0.005。
7、铅含量:≤0.05。

5、农田灌溉水检测:GB/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按照灌溉水的用途,农业灌溉水水质要求分二类:一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并长期利用的灌区。灌溉量:水田800方/亩年,旱田300方/亩年。二类是指工业废水或城市污水作为农业用水的补充水源,而实行清污混灌的灌区,其用量不超过一类的一半。

6、游泳池用水检测:CJ224-2007。

7、锅炉水检测:工业锅炉水质GB1579-2006。

8、工业用水检测:GB/T19923-2024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4 年第 1 号国家标准公告,GB/T 19923-202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于2024年3月15 日正式发布,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更新,多数污水处理厂由原来的二级排放标准提高到一级A排放标准,海河、大清河、淮河、滇池等流域的排放标准提升至更为严格的准IV 类或者准 III 类,为污水再生利用提供了优质水源。2005年后,部分污水再生利用标准如GB/T18920、GB/T18921、GB50335等陆续修订,为便于使用,污水再生利用各标准的检测地点、检测方法和检测频率亟需统一。

9、生活饮用水检测:GB/5749-2022
2023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卫生要求、水质检验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各类生活饮用水。

1、色度:饮用水的色度如大于15度时多数人即可察觉,大于30度时人感到厌恶。标准中规定饮用水的色度不应超过15度。
2、浑浊度:为水样光学性质的一种表达语,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浑浊的程度,是衡量水质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考核水处理设备净化效率和评价水处理技术状态的重要依据。浑浊度的降低就意味着水体中的有机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减少,这不仅可提高消毒杀菌效果,又利于降低卤化有机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改变或水处理不充分的信号。
4、余氯:余氯是指水经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证供水水质。
5、化学需氧量:是指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氧量。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入水体产生的。
6、细菌总数:水中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的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7、总大肠菌群:是一个粪便污染的指标菌,从中检出的情况可以表示水中有否粪便污染及其污染程度。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通过消毒处理后,总大肠菌群指数如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其他病原体原菌也基本被杀灭。标准是在检测中不超过3个/L。
8、耐热大肠菌群:它比大肠菌群更贴切地反应食品受人和动物粪便污染的程度,也是水体粪便污染的指示菌。
9、大肠埃希氏菌:大肠细菌(E. coli)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强,引起腹泻,统称病致病大肠杆菌。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G-杆菌,多寄居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埃希菌属(Escherichia)是其中一类, 包括多种细菌,临床上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E.coli)通称大肠杆菌,是所有哺乳动物大肠中的正常寄生菌,一方面能合成维生素B及K供机体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能抑制腐败菌及病原菌和真菌的过度增殖。但当它们离开肠道的寄生部位,进入到机体其他部位时,能引起感染发病。有些菌型有致病性,引起肠道或尿路感染性疾患。简而言之,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