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薄荷油 新闻专题 薄荷油

薄荷油

发布日期:2018/5/14 18:34:30

【背景及概况】[1][2]

薄荷主要有两个品种:亚洲薄荷学名 Mentha nepeocalyx Brig,主要产于中国江苏、浙江、安徽、台湾和日本、巴西、危地马拉。欧洲薄荷,亦称胡椒薄荷学名Mentha piperital。主要产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保加利亚、国外亦称为peppermint oil。唇形科薄荷属,多年生宿根性草木。

薄荷油是薄荷原油(用以提制薄荷脑的原油)与薄荷素油(脱脑后的薄荷油)的统称。由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g.)的茎、叶水蒸气蒸馏而得。产油率1.3%~2%。薄荷素油为淡黄色或黄绿色液体,具薄荷特有芳香,味初辛辣,继清凉。薄荷油为唇形科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气蒸馏、冷冻、部分脱脑加工提取的挥发油,主要活性成分为左旋薄荷醇,含量达62%~87%。薄荷油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有强烈的薄荷香气,稳定性差,扩散力强,暴露在空气中极易挥发。薄荷油具有祛痰、利胆、解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促渗透、抗早孕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但大剂量应用亦会导致肝损伤等毒理作用。

【成分】[3]

薄荷油是薄荷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薄荷新鲜叶含挥发油0.8%~1%,干茎叶中含1.3%~2%。薄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醇(Menthol),含量62%~87%,还含左旋薄荷酮(Mentho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胡椒酮(Piperitone)、胡椒烯酮(Piperitenone)、二氢香芹酮(Dihydrocarvone)、乙酸薄荷酯(Menthylacetate)、乙酸癸酯(Decylacetate)、乙酸松油酯(Terpinylac-etate)、反式乙酸香芹酯(Trans-carvylacetate)、苯甲酸甲酯(Menthylbenzoat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β-侧柏烯(β-Thujene)、柠檬烯(Limonene)、右旋月桂烯(Myrcene)、顺式-罗勒烯(Cis-ocimene)、反式-罗勒烯(Trans-ocimene)、莰烯(Camphene)、1,2-薄荷烯(1,2-menthene)、反式-石竹烯(Trans-caryophyllene)、β-波旁烯(β-Bour-bonene)、2-已醇(2-hexanol)、3-戊醇(3-pentol)、3-辛醇(3-octanol)、α-松油醇(α-Terpineol)、芳樟醇(Linalool)、桉叶素(Cineole)、对伞花烃(P-cymene)、香芹酚(Carvacrol)。薄荷中还含有黄酮类、有机酸、氨基酸以及其他成分等。由于薄荷属植物分布广、生态适应幅度大、自然杂交现象普遍以及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存,使薄荷属植物种内在形态和化学上都产生很多变异,导致提取的薄荷油成分也有差异。有关薄荷种内化学成分的变异有许多报道。将薄荷归纳整理为9个主要化学型,并认为欧洲的薄荷中最常见的化学型是3-辛酮、3-辛醇(3-octanol)或3-乙酸辛醇酯型。国产野生薄荷根据其挥发油成分可归纳为6个化学型,即薄荷酮-胡薄荷酮型(menthone-pulegonetype)、胡椒酮型(piperitonetype)、氧化胡椒酮-氧化胡椒烯酮型(piperitoneoxide-PiperitenoneoxiDetype)、芳樟醇-氧化胡椒酮型(linalool-piperitoneoxidetype)、香芹酮型(carvonetype)、薄荷醇-乙酸薄荷酯型(menthol-men-thylacetatetype)。

【特性】[4][5]

亚洲薄荷油是淡黄色至草绿色液体。相对密度0.895~0.910、折射率1.458~1.471、旋光度-32°~-38°。主要成分是左旋薄荷醇75%~85%、薄荷酮5%~15%、乙酸薄荷酯、萜烯等。欧洲薄荷油是淡黄色或稍带绿色的液体,相对密度0.900~0.916、折射率1.460~1.467,旋光度-30°~-10°。有强烈穿透性薄荷味,初辛后凉,存放日久色渐变深,质渐变粘。可与乙醇、氯仿、乙醚任意混合。

【药理作用及应用】[4][6]

薄荷油为芳香调味及驱风药。内服可止吐,减轻胃肠胀气及绞痛,外用对皮肤或粘膜有轻微刺激和清凉感。可用于皮肤或粘膜,产生清凉感,以减轻不适及疼痛。

1. 清凉止痒

薄荷油外用,能麻醉神经末梢,能刺激皮肤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将52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接受放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放疗同时在放疗部位搽用复方薄荷脑(薄荷脑2 g,淀粉98 g),每日上下午照射后各用1次,对照组不用药物。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放射野皮肤放射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放射反应发生顺序及出现反应时间与对照组相同。

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内服少量薄荷油可通过兴奋人中枢神经,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有发汗解热作用。但有报道薄荷醇能加强戊巴比妥钠的中枢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薄荷醇0.9g/kg体质量灌胃,可缩短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潜伏期,但对睡眠的持续时间无明显影响。而薄荷醇0.3g/kg、0.1g/kg体质量灌胃对缩短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入睡时间无明显影响。同属植物圆叶薄荷精油和欧薄荷精油均有中枢抑制作用,0.05g/kg体质量腹腔注射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薄荷油还具有较弱的抗炎镇痛作用。薄荷油120 mg/kg体质量灌胃,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较弱,仅维持1~2 h;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小鼠温浴致痛反应潜伏期无明显影响,但能抑制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抑制率为20%~39%。

3. 抗早孕、抗着床、抑制子宫收缩

薄荷油对小鼠和家兔均有抗早孕和抗着床的作用。在小鼠孕后第6日将4μl薄荷油注入右侧宫角,于孕后第11日剖检,可见胚珠坏死,妊娠终止率达100%。于孕后第4~ 10日肌注薄荷油1次,也有一定抗早孕作用,且有剂量相关性,在0.035 m1/只剂量时的抗着床率达100%。终止妊娠原因可能与子宫收缩加强或对蜕膜组织的直接损伤有关。日本大耳白兔孕后第6日或第9日,于右侧宫角游离端及近侧道端分别注射40%橄榄油释稀的薄荷油各0.5 ml,于第12日处死,测定给药前及处死前雌、孕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结果给药前与处死前血浆中孕酮及雌二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HCG水平显著下降。给药组织切片镜下观察,发现家兔胚胎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其中滋养叶明显变性坏死。表明薄荷油对家兔终止早孕和抗着床作用机制可能与子宫收缩无关,而主要与对滋养叶的损害有关。对于家兔、豚鼠的离体子宫,薄荷油及其主要成分薄荷醇对其张力、强度、强度-张力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 利胆、抑制回肠平滑肌

薄荷油120,60,30mg/kg体质量十二指肠给药,对大鼠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并能轻度增加胆汁中胆汁酸的排出量。薄荷醇260μmol/kg体质量灌服大鼠,也有较强的利胆作用,给薄荷醇3-4 h后,胆汁排出量约增加4倍,随后作用减弱。但在体外溶石试验中,薄荷油5,0.5,0.05 mg/L在4~5周内对胆固醇结石、胆红素结石无明显溶解作用。在离体状态下,薄荷油及其主要成分薄荷醇对家兔、豚鼠回肠活动的张力、强度、强度-张力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等引起的肠管活动亢进。

5. 促透作用

以胎龄为7~ 8月胎儿腹、背皮肤作透皮吸收实验模型,1%、2.5%、5%的薄荷醇均有显著促进对乙酰胺乙酚透皮吸收作用,其机制与引起皮肤超微结构的改变有关。以裸鼠皮肤制作透皮吸收实验模型,将薄荷醇加入5%醋氨酚药液中,使薄荷醇浓度达2.5%,由给药池中加入,从接受池中取样测定。结果表明薄荷醇能显著促进醋氨酚透皮吸收作用,其助渗作用在给药后2 h有显著增加,其作用强度随时间推移而继续增加。薄荷醇可以促进四环素、利福平、林可霉素、灰黄霉素、甲硝唑、二氯苯咪唑的透皮吸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3.0%的薄荷醇的促皮渗透作用与2.0%月桂氯卓酮无明显差别。10%薄荷醇石蜡油15m1/kg体质量灌胃,可明显延长磺胺嘧啶在大鼠体内分布相半衰期,增加磺胺嘧啶在大鼠脑内的浓度;0.5g/kg体质量灌胃还可促进伊文思蓝透过小鼠血-脑脊液屏障。

6. 祛痰

薄荷醇的刺激作用导致气管产生新的分泌,使稠厚的黏液易于排出。麻醉兔吸入薄荷醇蒸汽81 mg/kg体质量,能使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加,降低分泌物比重;但吸入243 mg/kg体质量则降低黏液排出量,这可能是对呼吸道黏液细胞的直接作用。薄荷醇用于支气管炎时,能减少呼吸道的泡沫痰,使有效通气腔道增大,而表现祛痰作用。

7. 抗真菌、抗病毒

薄荷油、薄荷醇分别与核盘菌、匍茎根霉菌、毛霉菌共处于一个封闭系统中,均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这些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而薄荷酮则无此作用。在体外蚀斑抑制实验中,薄荷油对单纯疱疹病毒的两种亚型HSV-1和HSV-2均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002%和0.0008%。

【毒理作用】[3]

薄荷油及其成分在一定摄入量范围内对人是安全的。《中国药典》规定薄荷油成人每日摄入不得超过0.6 ml。对于胡薄荷酮,美国科学院建议每日服用量不超过0.03μg/kg体质量,一日最高量不超过12μg/kg体质量。据临床报道,人过量服用薄荷油可产生多种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研究发现:一次服用5 ml就可以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10 ml能够出现胃炎和轻微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15 ml以上即可致死。过量服用薄荷油后,首先出现胃肠不适,1~2 h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在3例死亡的病例中,1例发现广泛性肝中心小叶坏死,1例发现轻微肝小叶细胞浊肿,这两例患者在服用过量薄荷油24 h后的实验室检查提示肝损伤和肾损伤;另1例记载不详。

对薄荷油毒性机制,在肝毒性方面的研究较多。对啮齿类动物的研究表明,薄荷油中所含的胡薄荷酮可能是导致肝毒性的成分。胡薄荷酮在薄荷油中含0.5%~1.5%,具有左旋和右旋两种异构体,在肝微粒体酶作用下,右旋胡薄荷酮体内主要经CYP1A2代谢生成薄荷呋喃,快速而大量地削弱谷胱甘GSH,并与某些蛋白共价结合,直接对肝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而左旋胡薄荷酮则不能生成薄荷呋喃]。胡薄荷酮在肝脏还可氧化为其他产物,也可能参与了肝损伤过程。

薄荷油中毒的病人,除采用常规的洗胃等排出毒物措施外,可使用N-乙酰半胱氨酸进行解毒。N-乙酰半胱氨酸是GSH的前体,进入体内可弥补被消耗的GSH,从而实现解毒目的。

【生产工艺】[6]

1.水落气蒸匀法:提取称取粉碎好的薄荷200g,置挥发油提取器中,加水l000ml,按《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提取挥发油。提取6h,收集薄荷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纸过滤。

2.冷漫法提取:称取薄荷粉末20g,用仪幻耐石油醚室温浸泡3次,每次用200ml溶剂,浸泡时间为3h/次,合并提取液,将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去石油醚 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纸过滤。。

3.超声浪法提取:称取薄荷粉末20g,以200ml石油醚为溶剂,超声提取3次。超声频率40kHz:,提取时间为30min/次。合并提取液,将滤液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去石油醚,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纸过滤。

4.超临界CO2法提取:取薄荷粉末1.3kg,装人萃取釜。在萃取压力为9MPa,萃取温度为50℃,CO2流量为25L/h的条件下,萃取1.5h,收集薄荷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滤纸过滤。

【参考文献】

[1] 农业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编.农业大词典.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第96页.

[2] 张荣发, 杨宗发, 江尚飞. 薄荷油的药理毒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业, 2012, 21(19): 1-3.

[3] 刘红杰, 金若敏. 薄荷油研究进展[J]. 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6, 30(6): 502-505.

[4] 实用药物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第1345页.

[5] 王大全 主编.精细化工辞典.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第55页.

[6] 花盈, 狄留庆. 薄荷油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开发[J]. 世界临床药物, 2006, 27(8): 505-507.

分享 免责申明

薄荷油生产厂家及价格列表

薄荷油

¥190

河北利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4/04/27

薄荷油厂家

¥200

山东爱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4/04/27

薄荷油

¥200

河北创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