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霉素结构、组分、作用机理及药代动力学
螺旋霉素(spiramycin 简称SPM)是十六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法国的Rhone-Poulenc实验室从生二素链霉菌(S.ambofaciens)代谢产物中分离而得。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于1974年在甘肃永昌县土壤中发现链霉菌L799,其分离得到的SPM与国外报道的相同。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SPM的工业化生产。
2023-02-07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螺旋霉素
螺旋霉素(spiramycin )为16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链霉菌产生。于1954年生产上市,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达60年之久。根据化学药命名原则称为螺旋霉素,和临床上使用的乙酰螺旋霉素有所不同。
2021-07-28
螺旋霉素与乙酰螺旋霉素的区别
螺旋霉素,本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微有味;微吸湿;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石油醚中不溶。是从Streptomyces ambofacien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021-01-14
螺旋霉素的副作用
螺旋霉素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状物质,微有味;微吸湿;本品在甲醇、乙醇、丙酮或乙醚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在石油醚中不溶。是从Streptomyces ambofacien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021-01-11
螺旋霉素的说明书
螺旋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之一。由产二素产生。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其体外的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弱,但临床效果却比它好。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的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仍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口服易吸收。毒性低。可用于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p)、肺炎链球菌(S.pneumoniae)、脑膜炎奈瑟氏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淋病奈瑟氏球菌(N.gonorrhoea)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等所引起的各种感染。
2020-01-09
推荐新闻
曲伐沙星的生物学活性以及不良反应
2025/01/15
广谱性头孢类抗生素——头孢洛林酯
2025/01/10
罗贝考昔的应用与合成
2025/01/10
那法瑞林的使用说明
2025/01/10
舒巴坦峰鉴别标准品的用途
2025/01/10
羟钴胺醋酸盐的应用与合成
2025/01/09
最新发布
3,4-二甲基吡唑的合成
2025/01/27
对甲氧基苯乙醇的应用与研究
2025/01/27
6-苄基腺苷的合成
2025/01/26
3-羟基丁酸的合成
2025/01/26
果糖硼酸钙的工业应用
2025/01/26
2-氯-4-(1H-吡唑-3-基)苯甲腈的应用与合成
202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