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3-羟基苯硫酚 新闻专题 3-羟基苯硫酚用于信号探针的优势与机制

3-羟基苯硫酚用于信号探针的优势与机制

发布日期:2025/5/19 11:42:18

3-羟基苯硫酚(3-HTP)的分子式为C6H6OS,结构中含羟基(-OH)和硫酚基(-SH),是3-巯基苯硼酸(3-MPBA)的还原产物,通过硫醇基团(-SH)与金纳米花(GNFs)表面结合(通过Au-S键)。在883 cm⁻¹处有特征拉曼峰,可作为定量检测的信号峰,区别于3-MPBA的996 cm⁻¹峰,两者的强度比(I883/I996)随黄嘌呤浓度增加而增大。

3-羟基苯硫酚.jpg

3-羟基苯硫酚

用于信号探针功能

黄嘌呤氧化酶(XOD)催化黄嘌呤生成过氧化氢,H2O2进一步将3-MPBA还原为3-羟基苯硫酚,伴随883 cm⁻¹拉曼峰的出现,而3-MPBA的996 cm⁻¹峰强度保持3-巯基苯硼酸通过Au-S键固定在金纳米花@二氧化硅(GNFs@Si)表面后,与H₂O₂反应生成3-巯基苯硼酚,其特征拉曼峰(883 cm⁻¹)的强度随H₂O₂浓度增加而增强,而3-MPBA的996 cm⁻¹峰强度稳定,形成比率信号I883/I996,有效消除基底不均匀性带来的信号波动,实现高精度定量检测。将生物分子(黄嘌呤)的浓度转化为可检测的拉曼信号变化,构建“黄嘌呤→H₂O₂→3-HTP”的信号放大通路。

检测性能与优势

基于金纳米花的强表面增强效应,传感器对黄嘌呤的检测限低至5.7 nM,线性范围覆盖10 nM至1000 nM,优于多数传统方法(如电化学、荧光法)。尽管次黄嘌呤等干扰物可微弱激活信号,但3-羟基苯硫酚的特征峰强度变化显著高于干扰物,结合比率法,确保对黄嘌呤的特异性识别。在人血清检测中,加标回收率达97.80%–105.74%,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果一致,证明其在复杂生物基质中的可靠性。

作用机制

3-羟基苯硫酚通过硫醇基团(-SH)与 GNFs 表面的 Au-S 键稳定结合,利用金纳米花的“热点”效应增强拉曼信号。GNFs的粗糙表面和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特性,使拉曼信号增强近3个数量级,显著提升检测灵敏度。区别于传统双探针策略,拉曼信号来自同一分子的氧化还原转化,避免双探针标记的复杂性和成本,同时通过内参比峰(996 cm⁻¹)抵消基底不均一性,使信号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RSD)降至 2.62%–2.77%[1]。

参考文献

[1]Yan W ,Rongnan Y ,Honghui Z , et al.A ratiometric SERS sensor with one signal probe for ultrasensitive and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of serum xanthine.[J].The Analyst,2023,148(22):

分享 免责申明

3-羟基苯硫酚生产厂家及价格列表

40248-84-8;3-羟基苯硫酚

¥询价

普善实业(陕西)有限公司

2025/08/14

间羟基苯硫酚(40248-84-8)

¥询价

山东默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08/13

3-羟基苯硫酚·

¥询价

陕西缔都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2025/08/08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3-羟基苯硫酚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