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主页 重组猕猴干扰素-γ 新闻专题 重组猕猴干扰素-γ

重组猕猴干扰素-γ

发布日期:2020/2/1 11:46:39

背景[1-7]

Recombinant Rhesus Macaque IFN-γ(重组猕猴干扰素-γ)将猴IFN-γ基因与大肠杆菌重组,再诱导重组大肠杆菌表达目的蛋白。实验主要用于猴IFN-γ相关研究的免疫组化和WB等实验。 在人类中,IFNγ蛋白由IFNG基因编码。干扰素γ(IFNγ)是二聚化的可溶性细胞因子,是II型干扰素的唯一成员。IFNγ或II型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对于抵抗病毒,某些细菌和原生动物感染的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是至关重要的。

IFNγ是巨噬细胞和II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分子表达的诱导物的重要激活剂。异常的IFNγ表达与许多自身炎症和自身免疫疾病有关。IFNγ在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性部分源于其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其免疫刺激和免疫调节作用。IFNγ主要由自然杀伤(NK)和自然杀伤T(NKT)细胞产生,作为先天免疫反应的一部分,并由CD4 Th1和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效应T细胞一旦发生抗原特异性免疫。

IFNγ也是由非细胞毒性的先天淋巴细胞(ILC)产生的,这是一种免疫细胞家族,最早在2010年初发现。IFNγ单体由六个α-螺旋的核心和C-末端区域中的延伸的未折叠序列组成。

IFN-γ通过两个单体的反平行互锁形成生物活性二聚体。在卡通模型中,一个单体显示为红色,另一个单体显示为蓝色。IFNγ的细胞应答通过其与由干扰素γ受体1(IFNGR1)和干扰素γ受体2(IFNGR2)组成的异二聚体受体的相互作用而被激活。IFNγ与受体的结合激活JAK-STAT途径。IFNγ还与细胞表面的糖胺聚糖硫酸乙酰肝素(HS)结合。

然而,与许多其他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蛋白相反,其中结合促进生物活性,IFNγ与HS的结合抑制其生物活性。IFNγ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特性。它改变多达30种基因的转录,产生各种生理和细胞反应。干扰素-γ(human interferon-γ,hIFN-γ)是一种常见的天然糖蛋白,属于干扰素(Interferon,IFN)家族的一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根据蛋白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将IFN家族分为Ⅰ、Ⅱ、Ⅲ型,而hIFN-γ属于Ⅱ型IFN,其主要通过作用于巨噬细胞及T细胞来调节机体免疫来达到抗病毒的效果,而体外研究发现IFN-γ可抑制体外培养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同时对多种移植瘤模型亦有效,表明其有较好的抗肿瘤潜能。其中的影响是:

1.促进NK细胞活动

2.增加巨噬细胞的抗原呈递和溶酶体活性。

3.激活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4.诱导活化的血浆B细胞产生IgG2a和IgG3

5.通过诱导抗原加工基因,包括免疫蛋白酶体的亚基(MECL1,LMP2,LMP7),以及正常细胞增加I类MHC分子以及抗原呈递细胞上的II类MHC的表达是特异性的。TAP和ERAAP可能还可能直接上调MHC重链和B2-微球蛋白本身。

6.促进白细胞迁移所需的粘附和结合

7.诱导内在防御因子的表达-例如,对于逆转录病毒,相关基因包括TRIM5alpha,APOBEC和Tetherin,直接代表抗病毒作用

应用[8][9]

干扰素-γ1b被用于治疗慢性肉芽肿病和骨硬化病以及癌症免疫疗法中的治疗:

当对患有膀胱癌和黑素瘤癌症的患者施用干扰素γ时,观察到存活率提高。最有希望的结果是在卵巢癌的2期和3期患者中实现的。的体外IFN-γ在癌细胞研究较广泛,结果表明IFN-γ导致生长抑制或细胞死亡,通常通过诱导的抗增殖活性的细胞凋亡,但有时通过自噬。此外,据报道哺乳动物糖基化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非糖基化形式相比,在HEK293中表达的重组人干扰素γ的改善其治疗功效。

参考文献

[1] Gray PW,Goeddel DV(August 1982)."Structure of the human immune interferon gene".Nature.298(5877):859–63.

[2] Wheelock,EF,Interferon-like virus inhibitor induced in human leukocytes by phytohemagglutinin.Science 149,310-311,1965.It was also shown to be produced in human lymphocytes

[3] Green JA,Cooperband SR,Kibrick S(1969)."Immune specific induction of interferon production in cultures of human blood lymphocytes".Science.164(3886):1415–1417.

[4] Milstone LM,Waksman BH(1970)."Release of virus inhibitor from tuberculin-sensitized peritoneal cells stimulated by antigen".J Immunol.

[5] Naylor SL,Sakaguchi AY,Shows TB,Law ML,Goeddel DV,Gray PW(March 1983)."Human immune interferon gene is located on chromosome 12".J.Exp.Med.157(3):1020–7.

[6] Todd PA,Goa KL(January 1992)."Interferon gamma-1b.A review of its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Drugs.43(1):111–22.

[7] Key LL,Ries WL,Rodriguiz RM,Hatcher HC(July 1992)."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gamma therapy for osteopetrosis".J.Pediatr.121(1):119–24.

[8] Silverman E(September 2013)."The line between scientific uncertainty and promotion of snake oil".BMJ.347:f5687.

[9] 杨生海,殷宏,刘永生,张杰.干扰素-γ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0(08):29-34.

分享 免责申明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重组猕猴干扰素-γ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