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嘧啶的副作用
发布日期:2022/6/14 16:12:55
噻嘧啶是一种人体吸收极少的驱肠虫药物,能够杀死肠线虫,例如蛲虫和蛔虫。目前尚无噻嘧啶引起血清转氨酶含量升高或临床症状明显的肝损伤的病例。
药代动力学
噻嘧啶属于嘧啶类衍生物,能够通过去极化神经肌肉接点麻痹线虫,从而随粪便排出体外。人体肠道几乎不会吸收噻嘧啶,单次服用便可起效。
用途
推荐用于治疗由蠕形住肠线虫和似蚓蛔线虫引起的蛲虫感染。成人和儿童的标准单次计量皆为11 mg/kg(最多为1 g),两周内可多次服用。噻嘧啶被广泛用于兽药中。
副作用
噻嘧啶口服仅在较大剂量时才表现出毒性,治疗剂量时毒性很低,反应轻微短暂。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眩晕、嗜睡、胸闷、皮疹等,一般可以忍受,不需处理,发生率约17%。有时出现AST或ALT升高。 双羟萘酚嘧啶偶见恶心、呕吐、头晕、腹痛和腹部不适、四肢酸痛感,多在服用5~6h后出现,2~3h后消失,发生率约5%。罕见轻度心电图改变和束支传导阻滞,可自行消失。
用法用量
噻嘧啶口服:驱蛔、钩虫,每天1.2~1.5g;小儿,每天30mg/kg体重,睡前1次顿服。驱钩虫应连服3天。驱蛲虫,每次1.2g,连服1周。小儿,每次30mg/kg体重。睡前顿服为宜。外用:每晚洗净肛门,涂敷软膏于肛门周围和肛内,连用7天。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噻嘧啶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