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因子的作用与分类
发布日期:2020/10/24 7:56:57
背景及概述
生长因子是一类通过与特异的、高亲和的细胞膜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长与其他细胞功能等多效应的多肽类物质(因此又称为“生长肽”,这一别名常被包装成高大上的高科技新名词用以忽悠求美者),存在于血小板和各种成体与胚胎组织及大多数培养细胞中,对不同种类的细胞具有一定的专一性。
生长因子的种类众多,主要可分为血小板类生长因子[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PDGF)、骨肉瘤来源生长因子(ODGF)]、表皮类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 OL和TGFl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类生长因子(IL—l、IL—l、IL一3等)、红细胞生长素(EPO)、集落刺激因子(CSF)等。
应用
由于生长因子是由正常细胞分泌,既无药物类毒性,也无免疫反应,因此在研究其生理作用机制的同时,有的已试用于临床治疗。如白细胞介素一2已用于治疗癌症,对肾癌、黑色素瘤的效果明显;也用于免疫调节剂和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白细胞介素一3用于治疗骨髓功能衰竭与血小板缺失等疾病。
表皮生长因子用于人体烧伤、创伤、糖尿病皮肤溃疡、褥疮、静脉曲张性皮肤溃疡和角膜损伤,可促进伤口愈合。在美容方面,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可加快愈合.减轻瘢痕的增生,也可配合微针治疗,可对痘坑、痘印、妊娠纹等有较好的改善效果;或可用于激光治疗后的表面喷涂或面膜,以加快皮肤修复。
并发症的预防【1】
生长因子原本是一类极其有用的药物,关键在于找到适合的适应证,做到合理的、正当的应用。
勿将生长因子盲目用于注射填充。勿听信一些虚假宣传,使用以生长因子为主要成分的“神药”。
生长因子的功能【2】
生长因子的生物学效应主要表现在促进细胞生长、分化、促进个体发育等方面。同一生长因子对不同细胞的作用有所不同,一种细胞也可受不同生长因子调节。大多数生长因子具有促进靶细胞生长的功能,少数具有负调节功能,还有一些具有正、负双重调节作用。
作用模式
1. 内分泌:生长因子分泌后,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远端靶细胞.如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2. 旁分泌:细胞分泌的生长因子作用于邻近的其他类型细胞,对合成、分泌该生长因子的细胞本身发生作用。
3. 自分泌:生长因子作用于合成及分泌该生长因子的细胞自身。生长因子以后两种作用方式为主。
作用机制
生长因子由不同的细胞分泌后,作用于靶细胞上的相应受体。受体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生长因子与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内信号传递体系,产生相应的生物学作用,见下图。原癌基因产物可以是生长因子或生长因子受体,有的是胞内信息传递体或者是核内转录因子。发生突变的原癌基因可能生成上述产物的变异体,它们的生成和过量表达导致细胞生长、增殖失控,引起肿瘤。
生长因子与疾病【3】
肿瘤与生长因子及其受体高度活化有关,如EGF/EGFR(非小细胞型肺癌、乳腺癌)、VEGF、TNF、IGF及PDGF等。
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MYC和FOS原癌基因激活,而TP53基因表达降低,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动脉粥样硬化:癌基因高表达产生过量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引起组织细胞增生,造成血管壁斑块形成。
心肌肥厚:多种癌基因(RAS、MYB、MYC、FOS)的过量表达导致心肌肥厚。与此有关的生长因子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化生长因子(T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
分类【4】
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是个被发现的促微血管生成因子。目前已发现有23种FGF,包括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FGF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FGF2)及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FGF7)等,它们均对细胞有促有丝分裂、促迁移作用,同时参与细胞分化、组织修复及血管生成等。
据报道,aFGF及bFGF在人胰腺癌中的表达为正常组织中的8~1 1倍,bFGF被认为与肿瘤细胞及内皮细胞的增殖有关并与患者生存期缩短有关。胰腺癌可高表达FGFR和FGF,提示其可通过自分泌或者旁分泌激活FGF相关信号通路导致胰腺癌发生。
2.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TGF—d是EGFR的两种主要配体,存在于正常的胰腺腺泡和导管细胞中。在胰腺癌细胞中EGF、TGF一α和EGFR过度表达,能刺激细胞的增殖,阻断EGF的信号转导可以抑制胰腺癌的生长。EGF可通过激活NF—K B的活性诱导MMP一9的表达,促进胰腺癌细胞的侵袭,NF—K B抑制物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可以抑制此过程。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s)是一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包括IGF—I和IGF一Ⅱ。在细胞的分化、增殖、个体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肿瘤细胞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IGF—I使IGF—I R激活。再通过激活P13K,导致AKT磷酸化,使Bad凋亡蛋白1 12位及136位的丝氨酸磷酸化,而磷酸化的Bad与14—3—3蛋白结合.阻止其与凋亡抑制因子Bcl—xL和Bcl一2结合,诱导Bax同源二聚体的形成,最终抑制细胞凋亡。
研究表明,IGF—I受体介导的有丝分裂信号传导在胰腺癌发病中发挥作用,抑制IGF—IR可使胰腺癌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血管密度减少、细胞增殖减慢和凋亡增加。在胰腺癌中,IGF—I、IGF—I R及胰岛素受体底物一I(IRS—I)都有高表达。
4. 肝细胞生长因子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locyte growth factor,HGF)由基质中的间质细胞产生,通过旁分泌方式作用于上皮细胞,是上皮细胞表面由met编码的酪氨酸激酶受体的间质性配体,可影响细胞增殖、分化、移行、血管生成和浸润。HGF和HGF/c—met受体在正常胰腺内表达很低,但显著表达于胰腺癌中。
体外实验显示HGF可使人胰腺癌细胞株HGF受体磷酸化而引起细胞运动、生长及浸润性增强,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phostin抑制HGF受体依赖的信号转导可以阻断HGF的促生长效应。
参考文献
[1]曹思佳,张建文主编,微整形注射并发症=Complications of micro plastic injection,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2,第230页
[2] 叶纪诚,扈瑞平,邓秀玲主编;张建宇,宋涛,苑红等副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04,第204页
[3] 易霞主编;贾竹青副主编;马利伟等编,轻松学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第2版=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made easy,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09,第271页
[4] 陈汝福,李志花,刘宜敏主编;倪泉兴,李兆申主审,胰腺癌基础与临床 前沿与争论,广东科技出版社,2016.04,第17页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生长因子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