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菌素的使用剂量和方法
发布日期:2020/10/24 7:56:57
概述【1】【2】
中生菌素是中国农科院生防所研制成功的农用抗生素,是“九五”期间国家孕挚攻关研究成果,1997年通过国家科技成果鉴定。该抗生素属Ⅳ一糖甙类碱竺变霉性物质(其生产菌定名为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条病、大白菜软腐病、黑腐病、青椒青枯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姜瘟病、柑柚溃疡病等农作物细菌性病害和苹果轮纹病、斑点落叶病、麦类赤霉病、瓜类枯萎病等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多年的田间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表明,其防治病害效果均在75%以上,高者达90%。
该产品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无污染等特点,是“九五”期间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此项目经过攻关研究,中生菌素在产业化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已取得产业化过程中所必备的“农药登记证”、“产品质量标准证”和“产品生产许可证”。研制出了中生菌素水剂及系列化产品,完善了田间应用技术,登记了3种防治对象,又扩大了2种防治对象,市场前景广阔。
理化性质【3】
原药为浅黄色粉末,溶点173~190℃,易溶于水。属低毒杀菌剂,原药雄性小鼠急性经口I,D砷为316毫克/千克.对大白鼠的皮肤及眼睛无刺激,无致畸、致突变作用。水剂为深褐色液体.pH值为4;可湿性粉剂为浅黄色,无异味。
产品特点
中生菌素是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一种农用抗生素类广谱杀菌剂.属N一糖苷类农用抗生素。其杀菌机理主要是抑制病原菌菌体蛋白质的合成.并能使丝状真菌畸形,抑制孢子萌发和杀死孢子。该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无污染等特点.喷施后可刺激植物体内植保素及木质素的前体物质的生成,进而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中生菌素可与多菌灵、苯醚甲环唑、代森锌、烯酰吗啉等杀菌成分混配.用于生产复配杀菌剂。
适用作物及防治对象【3】
中生菌素适用作物非常广泛,对多种细菌性及真菌性病害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生产中主要用于防治:苹果的霉心病、轮纹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桃、杏、李的疮痂病、细菌性穿孔病,柑橘的溃疡病、疮痂病。黄芦笋茎枯病,菜豆细菌性疫病.西瓜、黄瓜、甜瓜等瓜类的枯萎病,姜瘟病,白菜软腐病.水稻的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小麦赤霉病。
制备【4】
菌种: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高产菌株。斜面培养基:可溶性淀粉10 g,Kn2P04 1 g,MgS040.5 g,NaN03 2 g.KCl 0.5g,FeS04 0.01 g,琼脂15—20 g。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10 g,玉米粉10 g,黄豆饼粉20 g,淀粉10 g,NH4C1 4 g,NaCI 4 g,CaC03 3 g。
发酵罐:美国NBS公司生产的Bioflo一型6L微机自控全自动发酵罐。
发酵:将培养好的菌种斜面挖块接入摇瓶(500mL摇瓶装100raL培养基)。置摇床28。C培养24h,摇床转速为200r/nfm。按5%接种量接入发酵罐,发酵罐装料体积为4L,控制温度28%,搅拌速度300r/rain,溶解氧浓度为40%。通气比1:0.5,加泡敌0.05%。
使用剂量和方法【5】
(1)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对白菜软腐病、茄科青枯病于发病初期用3%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药液,喷淋,共3~4次。对姜瘟病,在生长期用600~800倍液,灌根,每株0.25千克药液,共灌3~4次。
(2)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菜豆细菌性疫病、西瓜细菌性果腐病。于发病初期用3%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共喷3~4次。
(3)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恶苗病。用3%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5~7天,发病初期再用800~1 000倍液,喷雾1~2次。
(4)防治果树病害。对苹果轮纹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霉心病,葡萄炭疽病、黑痘病,西瓜枯萎病、炭疽病等病害,可于发病初期开始,用3%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稀释液,喷雾。每次间隔5~7天,共喷3~4次。防治苹果病害时,可于花期开始施药。
注意事项
(1)本剂不可与碱性农药如松脂合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混用。
(2)预防和发病初期用药效果显著。施药应做到均匀、周到。如施药后遇雨应补喷。
(3)储存在阴凉、避光处。
参考文献
[1]温辉梁主编,生物化工产品生产技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24页
[2]田云龙. 中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及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3]王江柱主编;徐扩,吴研副主编,农民欢迎的200种农药 第2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04,第163页
[4]温辉梁主编,生物化工产品生产技术,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25页
[5]郭玉人,朱建华,张颂函等主编,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05,第125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中生菌素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