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脂酸钙的用途是什么
发布日期:2020/10/21 8:45:43
【产品性能】【1】【2】
白色细微粉末,无毒。不溶于水,微溶于热乙醇、热植物油,易溶于热吡啶。相对密度1.08,熔点179℃。在空气中具有吸水性。遇强酸分解为硬脂酸和相应的钙盐。是纯白至黄白色松散粉末,细腻,无砂粒感,有较淡的特殊气味。在空气中,有吸湿性。熔点为179℃,不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微溶于热乙醇,常用作抗结剂、黏结剂、乳化剂、脱膜剂、稳定剂和凝固剂、增稠剂、增香剂等。酸值为191~203,灰分为9.9%~10.3%,氯化物<200ppm,真密度为1.064—1.0969/cm3,流动性为21.2%一22.6%(Carr压缩性指数),游离脂肪酸为0.3%一0.5%,熔点为149—160℃,含水量为2.96%,比表面积为4.73~8.03m2/g,硫酸盐<0.25%。
Ch.P中描述为硬脂酸钙[(c,。H,,0:):ca]与棕榈酸钙[(C。,H,。0:)Ca]的混合物,含氧化钙应为9.O%~10.5%。USP描述本品由多种脂肪酸钙盐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是硬脂酸钙[(c。。H站O:):Ca]和棕榈酸钙[(c。,H,。0:):ca],还有少量其他脂肪酸的钙盐,其中平均含有9.0%~10.5%的氧化钙。
EP中描述本品由多种脂肪酸钙盐组成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是硬脂酸钙[(C。H,,0:):Ca]和棕榈酸钙[(c。,H,。0:):ca],还有少量其他脂肪酸的钙盐,其中平均含有6.4%~7.4%的钙。
【药剂中应用及范围】【2】【3】
本品抗黏着性和润滑性较好,但助流性较差,在药物制剂中主要作为片剂和胶囊剂的润滑剂,一般用量不超过1.0%(w/w);亦可用作乳化剂、稳定剂和助悬剂,以及化妆品和食品的添加剂。
硬脂酸钙的毒性:ADI无限制性规定。一般公认是安全的。FAO/WHO规定硬脂酸钙涂覆用葡萄糖粉、蔗糖粉及汤块等,用量为15g/kg;美国将其用于甜菜糖、压制糖果、大蒜盐、香辛料粉、酵母等。四、亚铁氰化钾(potassium ferrocyanide)
【制备】【4】
1.原理
硬脂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再与氯化钙进行复分解反应而制得。
2.制备方法
3.生产配方
4.生产设备
5.生产工艺
在搅拌式反应釜中,加入110.4 kg的硬脂酸和一定量的水,加热搅拌。当温度升至70℃时,开始滴加10%氢氧化钠溶液168 kg,滴至溶液的pH为8~10时,控制温度于80~85℃,进行皂化反应,反应时间约为40 rain。皂化完成后,再滴加10%氯化钙溶液226 kg,进行复分解反应。滴完后,保温80~85℃,继续搅拌90 min,使复分解反应达完全。反应完成后。将物料冷却至室温,过滤。滤饼用水洗至无氯离子,再于70℃下干燥,即得硬脂酸钙。
6.质量检验
钙含量测定准确称取0.59样品,置于500 mL锥形瓶中,加1:2硝酸10 mL及10 mL水,用表面皿盖好,放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使样品完全分解。用热水冲洗表面皿和锥形瓶四周,再加热至沸一会儿,使透明分散油脂层(上层)聚成一块。冷却后加入150~200 mL水、一条广泛pH值试纸,然后用1:1氨水中和至
pH值为8(试纸显蓝绿色),再加入7滴铬黑T指示剂和氨一氯化铵缓冲溶液(pH 10)10 mL,立即用0.05 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至溶液由紫红色转为纯蓝色。
【产品用途】【4】
硬脂酸钙用做聚氯乙烯的稳定剂兼润滑剂。无毒。无硫化物污染性。长期热稳定作用尚好,但稳定作用较差。与锌皂或环氧化合物并用有协同作用。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器具等要求无毒的软质薄膜、器具。在硬质制品中,与盐基性铅盐或铅皂配合,可提高凝胶化速度。在聚丙烯和聚乙烯中做卤素吸收剂,可消除树脂中残留的催化剂对树脂颜色和稳定性的不良影响。还广泛用做聚烯烃纤维或模塑品的润滑剂。也可做酚醛、氨基等热固性塑料与聚酯增强塑料的润滑剂和脱模剂,以及润滑脂的增稠剂、纺织品的防水剂、油漆的平光剂。
【安全措施】【5】
(1)皂化过程使用强碱,操作人员应穿戴劳保用品。
(2)采用内衬塑料袋、外套编织袋包装。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按一般化学品贮运。密闭操作,注意通风。佩戴防尘口罩。必要时戴安全防护眼镜。
穿工作服。必要时戴防护手套。其他及时换洗工作服。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和手套。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急救】【5】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参考文献】
[1]韩长日,宋小平主编,橡塑助剂生产工艺与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11,第157页
[2]姚静编,药用辅料应用指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08,第83页
[3]郝利平主编,食品添加剂,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06,第250页
[4]宋小平,韩长日主编,石油化学助剂及石油产品制造技术,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10,第461页
[5]王广生主编;张海峰副主编,石油化工原料与产品安全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08,第7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