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 概述 菌种培养环境

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结构式
创伤弧菌
  • CAS号:
  • 英文名:Vibrio vulnificus
  • 中文名:创伤弧菌
  • CBNumber:CB81419674
  • 分子式:
  • 分子量:0
  • MOL File:Mol file

创伤弧菌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

  • 危害 创伤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温、嗜碱、嗜盐型海洋致病菌,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同属致病性弧菌。 1970年人类才首次报道了感染创伤弧菌的病案,1976年首次分离鉴定该病原体,1979年将其命名为创伤弧菌。 在生活中,它常常寄生在牡蛎、虾蟹、贝壳类生物之中。 人群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接触并感染创伤弧菌,一是食用了被创伤弧菌感染的产品(尤其是生吃牡蛎等海鲜),二是伤口接触了创伤弧菌。 感染创伤弧菌之后,人体不仅有可能会出现胃肠炎症状,更可能会出现败血症、坏死性筋膜炎、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症状,最终甚至会面临截肢和死亡的结局。 事实上,有数据显示感染创伤弧菌之后,有超过一半的病人会在发病48小时之内死亡! 因此,在2006年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杂志将其列入最危险的细菌。
  • 概述 创伤弧菌(V.vulnificus)是1个重要的致病弧菌。1980年正式命名为创伤弧菌。本菌可引起致命的原发性败血症和严重的伤口感染。严重的伤口感染很快会导致组织坏死。应迅速抗菌治疗,直至需作外科截肢处理。
  • 菌种培养环境 本菌血平板和TCBS生长良好,大多数菌株蔗糖阴性,在TCBS可出现绿色或黄色菌落,血培养瓶虽然钠盐含量为亚适量,但一般生长良好。须注意在0.5%氯化钠的环境下,本菌易死亡。氨苄西林和羧苄西林对本菌有很大的抑菌圈;粘菌素则抑菌圈小或无。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正好相反。
创伤弧菌上下游产品信息
上游原料
下游产品
创伤弧菌生产厂家
创伤弧菌相关搜索: